幾個老朋友來拜年,在一起東拉西扯扯到了電視。扯來扯去,歸納起來就是,過去看的是無線電視,完全不要錢;接著改為有線電視,開始收些錢;現在又改為數字電視,收錢越來越多。機頂盒占地方,遙控器都是好幾個,技術是越來越先進,用起來卻越來越麻煩。一個朋友感嘆:“改來改去,反正是變著法子往老百姓的口袋里多掏些錢。”
這個感嘆一發,就像點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其他幾個紛紛作補充。比如讀書,一個一直是公辦的學校,改成為民辦的牌子,不能收費的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收費了。比如看病,過去吃點藥就可以解決的小毛病,現在動不動就得打吊針,一吊就是好幾天,這個費那個費沒有經驗難搞清楚。比如大學生就業,過去是一畢業就可以拿工資,現在要先拿父母的工資去找工作。又比如社保繳費,大多數人收入沒高,社保繳費卻越來越高。至于那些直接的漲價、股市的圈錢就更不要說了。
改革之初,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現在富裕了,按說社會主義的因素應該多起來,牛起來。可是為什么貧窮時候能夠辦得到的福利,富裕了還辦不到了呢?為什么普通老百姓貧窮時還沒有生活壓力,富裕了反而感到了生活壓力大呢?也許問題就出在采取的措施是“往老百姓的口袋裝錢,還是往老百姓的口袋掏錢”這個基本點上。如果方方面面的改革都只想著多往老百姓的口袋掏錢,那么結果必然是有權力有能力有辦法往老百姓的口袋掏錢的越來越富,被掏的老百姓越來越窮,造成兩極嚴重分化,那就更不是社會主義了。
改革還要繼續,希望以后的改革措施能夠確定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所有的改革措施應該是多往老百姓的口袋裝錢,少往老百姓的口袋掏錢。有了這個原則,老百姓才有盼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