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容輕視
---從錢學森感動中國,還是卓琳感動中國寫起
明天就是除夕了,加之還有論文摘要要譯,本不想寫什么了,特別是那種可能有異議的文字。但看過“感動中國”還是不覺要用上個把小時,涂上幾百字。 感動,很好認定。民間說秦檜還有三個朋友,所以,秦檜有個三長兩短,也有人感動應不奇怪。難定的是感動中國,有如有人感動于秦檜的三長兩短便稱感動中國明顯不妥一樣。當然,這是極端例子。 卓琳作為一位老人去世了,家人、熟悉的人祭奠一下本屬正常,即使我本人聽說這樣一位我出生時代的北大老學長去世的事也很有感觸。但如果說卓琳老人如何感動中國則實難恭維,因為此前70余年實在看不大到這種感動。其實更近默默無聞…… 與此相反,錢學森自1955?年回國,在愛國歸來、領導兩彈一星研制發射,引領中國科學事業發展、堅持社會進步等方面,卻50余年一直感動中國,特別是自他義正辭嚴地表態再也笑不起來了并沉寂多年后仍能指出我國科學教育事業官氣甚重、死氣沉沉,缺乏科學爭鳴,出不了大師的體制弊端,提出向美國大學學習的真知灼見,更給我國科學教育事業發展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財富。所以,同是2009年去世,感動中國的顯然是錢學森,而不大應該是卓琳。 出于對錢老的敬仰,加之同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我參加了錢老的葬禮,親見參加葬禮人數之眾,如形容為人山人海當不過分,特別是大量吊唁人員自發而來,實在難得,民心可見一斑! 在寫完本文前,為了避免自己認識偏頗,我還利用google搜索了一下,錢學森220萬條,卓琳101萬條,與我前述觀察感受一致。
由此可見,中國是真實的,絕對不可輕視中國,不可以少量人感動代表大量人感動的中國!
類似的蠢事還有,例如“代表”的說法便一直不得人心,“我被代表了”已成為民間和網上最大笑料。只是不肯接受教訓罷了。 總是代表少部分人意志,且充作多數人意志,長此以往,可不是什么好事!
new TextParser('/posts/05/D3/2E/37/content_html.txt', 'content_t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