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至今讀起來讓人酣暢淋漓,闡揚盡致,它在政治上的作用,已經被風起云涌的中國革命所證實,已經由人民的勝利做了歷史的定位,也已經通過屹立在東方的人民共和國昭示了全世界;單就文風而言,它分析之透徹,論述之細膩,也不是一個胸中沒有全局的人所能做到的,不是一個沒有高深的文化功底的人所能做到的,因為該文的透徹和細膩,反映的是毛主席對中國文化掌握的透徹和細膩,更是他對中國社會研究的透徹和細膩。
這篇文章已經成為后世學者的范本,在網絡里,在雜志里,那些胸懷天下的文人,至今不斷地寫出類似的文章,或者,他們只是通過寫出類似的文章來證明自己胸懷天下,其中也不乏名家,可見這篇文章的影響之深,流傳之廣。但讓人遺憾的是,至今沒有發現一篇能和主席的文章相提并論的,毛主席的文章仍是一支獨秀,這種現象看似令人不解,其實理所當然,問題就出在我們的胸中沒有全局,我們對中國社會的研究沒有做到透徹和細膩。
毛主席寫這篇文章時,胸中有一個全局,這個全局就是中國革命,因此,他分析各階級的時候,是在分析各階級對中國革命的態度,于是各階級的政治人格便躍然紙上,既直觀又深刻,但看后世的文人,缺少的就是這個全局,他們不厭其煩地對社會各階層的政治經濟地位進行分析,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做這種分析,給人的印象只是想表達一種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因此,文章的政治分量便大打折扣;由于沒有全局,自然缺少了自己的政治視角,文章便成了一種簡單的數據的羅列,無法對當代的中國社會進行現實的分析,甚至在階級的名稱上還沿用八十五年前的體系,嚴重脫離中國的實際,讓人明顯感到作者只是在模仿寫作,反而給了那些反對階級分析的人某種沒水平的口實。
用不同的分析標準,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毛主席在這里用的是“中國革命”,得出的結論是社會各階級對中國革命的態度,如果你高興,你也可以用“復辟帝制”做標準,得出各階級對復辟帝制的態度,在當前,我們可以以“公有制”或“民主”做標準,來分析社會各階級對公有制和民主的態度,用什么樣的標準是自己的階級立場決定的,為什么要做這種分析,是自己的階級事業決定的,毛主席為什么要做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呢?很顯然,他是要共產黨人認清中國革命的敵我友,以團結真正的朋友,反對真正的敵人,中國革命是無產階級的事業,毛主席是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做這個分析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日起,就為自己確立了解放全人類這樣一個長遠目標,最終目標,而中期的目標則是顛覆反動政權,建立一個由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和這個目標相比,中國革命只是共產黨人實現自己目標的一種手段,一種比較激烈的手段,主要表現形式是武裝斗爭,這在建國前是必須的,反動政權只有通過武裝斗爭才能被推翻,建立新中國只有推翻反動政權才能實現。那么,毛主席在做他的階級分析時,為什么不是以目標和方向為標準,而是以實現目標的手段為標準呢,也就是說,毛主席為什么不直接分析各階級對“人民當家做主”的態度,而是分析它們對“中國革命”的態度呢?這是由于革命更具有現實性,當共產黨人為了自己的目標發動革命時,革命就成了最貼近現實的目標,成了共產黨人眼前的任務,這就是目的和手段的辯證法,就是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的辨證法。通過分析各階級對革命的態度,最大限度地團結了各階級的力量,擴大了朋友的范圍,孤立了敵人,最有利于消滅敵人。有一些社會階層,它們痛恨反動政權,也痛恨帝國主義,它們會出來支持革命,盡管它們并不贊成人民當家做主,民族資產階級大多屬于這一類。
我們學習毛主席著作,主要是學習他的思維方法,學毛澤東思想,其實,毛主席的這種分析方法,后來還多次被運用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之中,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功,著名的例證,就是“抗日民族統一陣線”的建立,他通過分析社會各階層對“抗日”的態度,團結了中國社會一切抗日的力量,包括軍閥、大資產階級、地主武裝甚至綠林人物,只要抗日的,就都是我們的朋友,盡管他們有些并不贊成中國革命,就是這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確保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在他走了以后,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改革開放,提出了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做出這個決策的思維過程,也是毛主席階級分析思想的延續,就是以“改革開放”為標準認清敵我友。
中國革命勝利了,以革命為標準的階級分析就應當成為過去,一直沿用這個標準去判斷新社會的人和事,不是左了,其實是右了,落后了,除了在思想領域,原來使用的階級名稱,多數已經沒有現實性了,我們在消滅地主階級的時候,把農民階級也同時消滅了,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同樣,我們在消滅資產階級的時候,把無產階級也同時消滅了,無產者擁有了一切,成了一切生產資料的主人。如果我們死抱著過去的成見,用過去的眼光看當今的社會,就不可能建立起正確的理論,因此,實踐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說,我們還需要對當今的中國進行一次徹底的階級分析嗎?需要,但不能以革命為標準,要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找新的標準,在共產黨人的偉大目標中找新的標準。
中國革命雖然成為了過去,但革命的目標和方向還在,還沒有成為過去,革命時期的讓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目標,在革命勝利后就變成了現實的任務,成了如何讓人民當家做主的現實的社會問題,也就是我們建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的問題。讓人民當家做主,已經刻畫了我們的社會藍圖,從經濟上講是“公有制”,從政治上講是“人民民主”,因此,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人民民主,就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核心價值。我們判斷一個社會的形態,不在于這個社會怎么說,而是要看它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公有制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未完待續,原發網址:http://bbs.feirds.cn/thread-45891-1-1.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