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月6日,各地“兩會”(人大和政協會議)都相繼落幕,共有16個省市區進行人大、政府、政協等三套班子新的人事布局,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調整幅度超過一半。各大媒體除驚奇非在“換屆年”進行官員大換血的規模龐大外,對新調整的領導班子官員的學歷更是調侃不已。有關部門以為博士就是萬應靈丹,自欺欺人罷了。
令人感慨萬千,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官員的學歷年年見漲,文憑越拿越高,有些人為此不得不“包裝”自己。廣東省現在退居二線的一位原宣傳部長,原本是大隊黨支部書記,以農民名義在師范學院大專畢業。1996-1998年任某市委書記,在職從暨南大學拿到函授經濟學博士。在競爭省委宣傳部長時,以“博士”力壓他人。再如原廣州“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社長梁國標,是1976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學院的本科生,到處當書記、部長之余,期間也弄到“博士”頭銜。雖然他在去年因包二奶生子被“免職退休”,但這種輕處理的方式,對已被弄得是千瘡百孔的“羊城晚報”極為不利。三看新任廣東省政協主席,籍貫梅縣,1951年生,但在廣州廣雅中學初中畢業后入伍再回到工廠。他的大學學歷是“廣州鋼鐵廠職工大學”頒的,一直未得到承認。因組織部門正好與廣州鋼鐵廠是對口交流單位,經過“公關大作戰”后,戰戰兢兢的那一批業余大學生全部成了正規本科。而此次領導班子大換血中,正宗學歷的有四十七歲農學博士吉林省長孫政才,及五十六歲的經濟學博士青海省長駱惠寧。此二人脫穎而出,搶占新聞版面,當然,耀眼的又是“博士”的帽子!然而,光是兩只燕子帶不回虎年的春天。
不同時代領導的偏愛與喜好各有不同。早在03年中央到地方新一代官員露臉的時候,望著雙雙對對的碩士學歷、工程師頭銜,曾有報道稱中國領導人從軍事政治型調整為學者技術型。原本還僅在暗中較勁的學歷比拼,至6、7年后的今天,“學而優而仕”公然擺上桌面,把博士奉為圭臬,撕殺愈加明顯。原本,官員注重理論素質的提高和知識更新,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在職攻讀獲取更高學位,是刻苦的結果與正常所得憑證,值得鼓勵和提倡。但諸多爆料的調查發現,獲得高學歷證書的官員中,很大部分平時并不學習,利用手中的權力和公款,與一些高等教育機構掛鉤,在短期內跳躍式地完成“知識化”任務。或者,讓秘書代上課、考試,充當人頭,七拼八湊,最后獲取證書,濫竽充數。對親友、對外商、對下級,還說自己是“大器晚成”,貽笑大方!日前,半官方的“中新社”就渲染高學歷受青睞,人事變動被處理成勵志新聞,代表著充斥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媒體傾向。
官員真的假學歷或者假的真學歷現象,早已經不是什么新聞熱點,輿論對此的剖析、鞭撻,甚至給出的解藥舉不勝舉,早已到了說者懶得說,聽者懶得聽的地步。公眾原來的激憤早已被消磨殆盡,官員當初的羞愧早已反以為榮,成為炫耀的資本。現在,公眾誰還會再對官員所謂的“高學歷”崇拜或者質疑?說白了,雖同樣是假學歷,官員的假學歷卻與民眾的假學歷不同,前者合法,后者非法。再明白地說,有權者的假,可以假成合法;無權者的假,只能假成非法。同是造假,為何官員可以合法,百姓只能非法呢?只怨得,相較百姓,官員手中緊握著政治資源。各自都已熟知其中貓膩,不愿再拿出來貶鄙而已。很多人要求財政局“曬賬本”,那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應該制定條規辨別官員們曬學位的真偽與全天候去在職讀學歷。這是偏重高學歷的組織部門無可回避的承擔之一,正義與公平一樣重要。韓國早有專門針對謊報學歷的官員懲處的法律法規,美國也正準備出臺相關條款,愛走“全球化”的中國執政者,是否也有效仿的計劃?
接替深圳原市長許宗衡職位的,是蘇州市委書記王榮。倍受媒體關注的,是他有貨真價實的學歷——農學院博士,其中有網站以醒目大標題:《深圳代市長王榮曾一年一升遷,學歷貨真價實》為其宣傳,沒想卻是幫倒忙,好似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此的大張旗鼓,王榮的學歷肯定不會被懷疑,但折射出的官場學歷潛規則,不言自明。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1953年生,當過李鵬秘書),青海省委書記強衛(1953年生),河北省委書記張云川(1946年生),內蒙書記胡春華(1963年生),河北省長陳全國(1955年生),貴州省長林樹森(1946年生),河南省長郭庚茂(1950年生),他們是正宗大學畢業,但也不應自戀而應求共鳴。而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福建省長黃小晶、遼寧省長陳政高、吉林省長王儒林等,則是在職函授,雖然都在黨校學習過,但顯然“成色”不夠。
高學歷并不代表一切,素質與博士學位并非等量齊觀。遼寧省有位博士學位處長,有外遇二奶,為休掉結發妻,不惜雇兇殺人。廣東省政法部門有一個博士工作不到一年就精神崩潰而自殺。另有一位博士學歷者在綜合局官至主任科員,主動投靠對岸“軍情局”,出賣重要機密被捕后自殺。回想1989年以后,相當數量的博士參與動亂,再跑到美歐“政治庇難”,淪為反華反共打手。這些博士,能奉為楷模嗎?人品、道德操守、職業規范,完全被那些博士們邊緣化了。
而那些比較低調,自知斤兩的官員值得表揚一下。如新任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1950年生),中專水平的鞍山工業技術學校初三畢業,1992年在北京中央黨校進修三個月,學歷提升。廣東省人大主任歐廣源(1948年生),初中文化,農村支部書記,后來也是在黨校進修,修成大學學歷正果。新任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浙江人,到黑龍江農村插隊,1972年于黑龍江建工學校畢業。中專水平留校當老師,后來一邊工作一邊到華東工程學院、黑龍江建工學院學習。
對于過分以“博士”取人的管理干部思維模式,今年1月20日,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省紀委十屆三次全會上批評說,現在有些干部學歷越來越高,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弱,面對復雜局面,要么束手無策,要么工作方法簡單生硬,這與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汪洋是黨校本科、在職研究生畢業,在官場混跡的眾多官員來說,他根本不算突出,但以上的言論值得褒捧。縱觀偉人,毛澤東于湖南湘潭第一師范學校中專畢業,北京大學旁聽生而已,他宏才偉略,把留過洋、攻讀軍事的蔣介石趕跑至臺灣小島;哈佛商學院MBA經濟碩士的小布什,把擁有軍事科學碩士和法律博士雙學位的薩達姆囚困在地下。為官能力的強弱與學歷的高低成正比?當然不是!不要說在特色主義的中國境內“一切皆有可能”,官員學歷大有造假的成分,就是那些拿真學歷的,也多是在黨校進修、在高校掛名,為求獲得個紅本而已。不要說高學歷讓他們執政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有多大幫助,就連基本人格也沒起到半點升華。人還是那個水平,才疏學淺,萬變不離其宗。當然,他們的工資、級別得到跨越了!為官者要名聲,不過錢更是要賺的。先行者得志,后來者更是樂此不疲,繼續為官者的“硬件游戲”。有句成語“過猶不及”,其實最適合目前這種狀況。
中華民族的傳統精髓在于“內斂”!深藏不露,藏龍臥虎,該出手時再出手。“劉項原來不讀書”,現在熱炒的曹操也沒什么文化。當務之急是全面地考核一個人,不看學歷和過分偏重學歷都不可取。可是現在的為官者,把冒牌的碩士帽、博士帽硬扣在自己頭上,也不管自己腦袋支撐不支撐得住,到處叫囂,到處放炮。看人家美國菜鳥總統奧巴馬,手藏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學士與獲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日本首相鳩山,懷揣美國斯坦福大學工程學博士學位。人家從不拿文憑當回事,從未向媒體炫耀智商超眾,從不在文章中自詡鶴立雞群。中國的高學歷政客們,你們活像爭風吃醋一般,精美名片上特別顯眼的博士、碩士頭銜互別苗頭,好意思嗎?回到問題源頭,為政者要從消弭民怨下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先進共產黨人打下來的江山,最容易敗在那些假高學歷者或真高學歷但失去情操者手中!
更多精彩,參閱www.meihehua.cn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