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反腐方面雖然力度不斷加大,但腐敗案件卻一直居高不下,且呈現出“窩案”的發展趨勢。所謂“窩案”是指某一團體內部兩個以上成員共同參與腐敗的案件。案發時本從某一人開始,卻沒有想到拔出羅卜帶出泥,一挖就是一窩,一掃就是一片。
隨意將近日見于網絡報端的幾例窩案列出:郭京毅已被公訴,國家部委罕見窩案浮出水面(2010年2月05日北京晚報)。2月5日,重慶市第三中院對重慶市高院腐敗窩案重要人物陳坤志等18人一審宣判(2010年2月6日新京報)。湖南監獄系統曝腐敗窩案130余名干部涉案(2010年01月22日中國青年報)。
較早時間的窩案有:隨著中國輕騎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張家嶺落馬,還包括輕騎集團副總在內的企業高管和工作人員40余人,其中11人因參與偷稅和信用證詐騙以及挪用公款被判刑(2009年2月15日北京青年報)。中紀委查辦的古井集團窩案中,整個高管層幾乎被“一網打盡”(新京報2009年2月28日)。上海社保腐敗案的“有頭有面”人物就達17人之眾,還有那些不在其列的官職小不點、腐敗小不點、影響小不點的“小魚小蝦”們,用打魚人的話說,叫足足有一旋網。………
犬牙交織的腐敗窩案頻頻發生,說明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腐敗現象早已不是腐敗分子單槍匹馬式的個人行為,也不是順手牽羊式的偶爾為之,而是正在朝著群體化、職能化方向發展,腐敗分子由于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利害關系而相互勾結,沆瀣一氣,形成了一個個根深蒂固、或大或小的利益集團。腐敗窩案反映出的不只是一個低素質人數的簡單集會,重要的是性質的惡劣和數額的巨大與危害的慘重及聲譽的顛覆。這些腐敗分子互相庇護,并在關鍵時刻組成高度嚴密的攻守同盟,令紀檢監察部門難以下手。
每每思及這些頻頻發生的窩案,不禁心生疑竇:一把手腐敗為何又蔓延到集體淪陷呢?原因無非有兩點,一是一些官員出于利益均占心態,主動去迎合一把手,在利益驅動下形成了息息相關的利益聯盟,彼此感染、彼此結盟。二是在面臨腐敗之初,他們或許也曾擔憂過,但在一把手權力淫威下,又不得不從。久而久之,只要一把手善于平衡每個成員之間的利益,自然進入“榮辱與共”佳境。有人或許會說,高明的下屬應該同流而不合污,隨波而不逐流,但在當前之中國“一把手”幾乎成為一地或一單位“土皇帝”的情形下,也真的難以獨善其身。否則,豈不成為“異類”?他將如何生存?!
說白了,是權力沒有得到有效制約,一把手的權力太強悍了,強悍到一言堂的地步,強悍到可以無視制度的存在。正在于一把手藐視制度,藐視監督,把制度當作擺設。一把手就成了“一霸手”,成為唯我獨尊的赤裸裸的人治,成為窩案的始發者和導演人。
誠然,少數乃至個別的腐敗窩案,雖然一時隱蔽得極為“巧妙”,手段也算得上是“高明”,但畢竟邪難勝正,在愈益鋒利的反腐利劍斬擊下,定會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我們堅信,再狡猾的腐敗窩案也休想遛之大吉,再頑固的腐敗窩案也隱藏不了多久。
陽光、公開、民主,就是這樣的一把利劍。反對和防止腐敗窩案,惟有靠“陽光”普照。只要我們在干部任用上實行“陽光操作”,在工程項目上進行“陽光操作”,在房產開發上施行“陽光操作”,在企業管理上實行“陽光操作”,把一切的一切都置于陽光之下,不留一點點陰影死角,就不會給腐敗伎倆以繁延空間,就能從根本上遏制“腐敗窩案”類鬧劇上演。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