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社會各階層思想動態調查顯示
黨和國家發展方向得到高度認同
《人民日報》2009年1月
編者按語:您們“被統計”了嗎?看來大家是“杞人憂天”了!如果把“轉基因主糧”推廣種植由國家統計局來進行調查統計,可能結果將是95%的人認為“有信心”,3%的人認為“很有信心”,1.9%的人認為“非常有信心”,只有0.1%的人認為“缺乏信心”。
2008年11月,國家統計局以了解社會各階層對黨和國家發展方向、發展形勢、發展政策的評價為重點,進行了“社會各階層思想動態調查”。調查以問卷方式為主,在全國范圍內東、中、西和東北地區18個地級市的500多個居委會、20個縣(縣級市)的100個村鎮展開,共發放樣本10000個,其中城鎮7000個、農村3000個,同時輔以調研座談的方式。調查顯示,人們對黨和國家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政策具有很高的支持率和認同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廣泛而深厚的社會思想基礎。特別是在舉辦大事、應對難事過程中,黨和政府的駕馭能力、處置能力得到高度贊譽,各階層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推進改革建設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明顯提升。具體表現在: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成為社會普遍共識。調查顯示,對我國發展方向、發展前景“很有信心”和“較有信心”的分別為56.3%和35.2%,合計為91.5%,“信心不足”和“沒有信心”的分別僅占3.8%和1.3%,合計占5.1%。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非常符合”和“基本符合”我國國情的比重合計達95.1%。人們對“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十足,86.4%表示“很有信心”和“較有信心”。這表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深入發展,黨和國家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得到越來越高的認同。
2.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度進一步提升,舉辦大事、應對難事具有很高的滿意率,全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進一步增強。調查顯示,對黨和政府在南方雨雪冰凍災害中的表現“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占62.0%和33.1%,合計占95.1%。對黨和政府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現“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占81.5%和16.8%,合計占98.3%。對黨和政府在拉薩“3·14”事件中的表現“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占44.9%和36.8%,合計占81.7%。人們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表示高度贊賞,認為取得成功的原因依次是“國家的經濟實力、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進步”(80.3%)、“黨和政府組織領導得好”(78.5%)、“集中全國人民力量辦大事”(69.7%)。與往年類似問題的調查相比,2008年人們對黨和政府的認可程度是近年來少有的。雖然經歷了不少大事難事,但因為應對得力、處置妥當,人們對黨和政府信任感、依賴感進一步增強。
3.對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依然保持較高信心,對金融危機的影響看待理性,“關心擔心但不害怕”是社會主流。調查顯示,盡管發生了國際金融危機,但認為我國能夠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基本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分別占45.4%和35.5%,合計占80.9%,表明對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看好。在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影響日益顯現的情況下,雖然人們非常關心,并有一定的擔憂情緒,但社會的看法總體上還是比較理性的,特別是隨著中央應對政策措施的不斷推出,人們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依然保持較高的信心。
4.改革開放受到廣泛擁護,人民群眾生活改善、我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等,是人們支持改革開放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就“巨大”和“比較大”的合計達93.8%,排在前三位的是“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對于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認為“大幅提高”和“有所提高”的合計達97.1%。對于十七屆三中全會,認為對推動改革發展作用“很大”、“較大”和“有作用”的合計達91.5%。這充分表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等,成為人們擁護支持改革開放的重要因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