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中國人的忍耐性與奴性
談起我們中國人,有人說是一個萬眾一心的、勇敢勤勞的、智慧優秀的民族;有人說是一盤散沙,喜歡窩里斗,自私自利,忍耐性、奴性十足的民族。我想,把這二者結合起來認識評價我們中國人更為客觀。因為一個民族不可能只有優秀的一面而無惡劣的一面。
你看,遠的不說,就說2008年吧,在雪災,地震中,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充分展現了我們中國人萬眾一心救災、眾志成城抗震的優秀面。再往前看,日本入侵,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八年抗戰,趕走了日本鬼子,隨后打倒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再往前看,中國人民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國。我們在這些大的歷史事件中不難看出,我們中國人只要有正確的領導就能展現其優秀的一面,正是因為在孫中山身邊聚集了一群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正是在毛澤東身邊聚集了一群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他們才實現了救國建國的偉大志向,中國人民才得以展現其優秀面。這也告訴我們,中國人的優秀面是主流,是主導,是中國社會前進的基本動力,但必須有像孫中山,毛澤東那樣的杰出領導人才能使其發揮出來。但是,當缺失了這樣的杰出領導人及一群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時,我們中國人的惡劣面往往就能充分表現出來,特別是在國家安定的建設時期,惡劣性表現的最突出,最主要的惡劣性是忍耐性、奴性。忍耐性與奴性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幾千年來形成的,主要是從封建社會的宗法等級制實施以來造成的,在官場,官大一級壓死人,在社會、在家族論資排輩,在商企老板說了算,故而應從“學當孫子,再當爺”說開去,你在官場要爬上去,就得先學會當孫子,學會忍辱負重,才能一級一級爬上去,等此人爬上去后,回過頭來他又是爺。在民間有句俗語“媳婦熬成婆”,等當了婆婆,再來懲治媳婦,如是年復一年,彈指間幾千年,忍耐性、奴性就是這樣培育出來的。我們進一步還能看到,當統治階層實行等級制的人治時,中國人的忍耐性與奴性就會再次得以培育而展現,一則最高統治者希求穩定,自然順民好統治,儒家的禮治、等級制就成了法寶。二則,因為很現實,你要當官,你要提升,你要保護即得利益,你要不被下崗,你要掙錢養家,這些都被“一把手”,被老板牢牢地掌握著,只有當孫子才能保住,才能得以實現。你可以在你身邊看到,只要大小是個官,只要手中大小有點權力就會當爺的,誰不服,我就下了誰的飯碗,誰不合我意,我就“刪”了他,他們在無權無勢的老百姓面前是狼,而他們在他們的上級面前卻是一只可憐的羊。正因為如此,中國人的忍耐性與奴性就不難理解。官家最喜歡也最需要老百姓有這種忍耐性與奴性,這樣他們官能做穩,更能腐敗,國家也穩定,這就是忍耐性與奴性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但是,當“爺”的也在高喊“民主”,他們的所謂民主是什么?民主在人治的社會里,在權勢富人占有國家資源、生產資料的社會里是桌面上的輿論,是電視劇,是精美的圖片,最多給人民一點話語權,讓你說說而已,發泄發泄而已,事實不正是如此嗎!問題是“先當孫子,再當爺”那也是指要去當爺的一少部分人,而正是這樣的一種體制,老百姓也就不得不忍耐,也就不得不奴性。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何時不苦?據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結束后就不苦了,那時大家都過上小康日子了,誰也不看誰的臉了,也就不必再有忍耐性與奴性了,那時就會好了,老百姓也就不當孫子了,想當“爺”的是不是就可以不當“孫子”,是很難說的,這要問當“爺”的們。可喜的是,我們要慶賀開放改革,因為在開放改革的30年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比我們那一代少了不少忍耐性與奴性,他們不愛當“孫子”,他們從小就不太“乖”,不像我們,從小就受的是當“乖”娃的教育,再大了就要學“穩重”,要聽領導的話,老師也叮嚀“槍打出頭鳥”,走向工作時父母也囑咐“少提意見,多通過。老老實實好”。而他們免去了這些奴性教育,他們敢想、敢說、敢做,他們知道人權,他們還懂得以人為本,看起來,還是毛主席看得透,說得好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所以中國老是有希望的!
最后說句官話:在中國要消除人的忍耐性與奴性那就得人民真正當家做主,徹底廢除等級制的人治,實現基本的平等與公正。這是理想化的東西,盡管在夢想能成真的今天,這一點理想還是難以實現的,還需幾代人的奮斗!奮斗不怕,我們中國人最優秀的一點就是有奮斗精神,并且不怕時間長。有奮斗,“先學當孫子,再當爺”就會變成歷史,這一點前途是有的!當然道路肯定是曲折的!
——洋子隨筆於二千一零年二月一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