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產是否和當年的買戶口是一樣的結局?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老百姓的身份被人為地區分為商品糧戶口(也就是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形成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在1990年之前,兩種身份在各種權利上存在極大的區分,城鎮戶口獨享了工作、受教育、公費醫療等福利,也就是農村人說得“旱澇保收”。考不上大學、中專的城鎮戶口的學生可以考個技校,然后分配到工廠當工人。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兩頭摸黑的勞動還要承擔很多賦稅、提留等等。本質上講,ZF對農村有著實質上的剝削行為。那時的農民,想盡一切辦法,削尖腦袋都想獲得一個城市戶口,考大學變成了“跳農門”,甚至當兵也作為一種可能能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的一條途徑。
然而,隨著“貓論”在全國不斷的進行,私營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的困境等等一系列問題迫使ZF不得不考慮對戶口政策要進行改革。各級ZF開始接受到相應的改革信息,可悲的是那是老百姓太善良,也太相信我D,且沒有今日信息之多,給各級ZF的行騙(不知道叫不叫行騙,根據行騙的定義好像很像,呵呵)提供了契機。地方ZF開始兜買城鎮戶口了。
世世代代的、善良的農民的子孫們認為機會來了,認為可以改變命運了,認為可以旱澇保收,很多人開始行動了!從最初的幾萬到后來的幾千的報價都有人在排隊買(有點象今天的買房子,呵呵)。買到戶口的那些“新貴”們發現事情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有城鎮戶口后,沒有工作,吃飯的錢都沒有。想考技術的那些小孩們發現技校大家都可以報考了。而且即使分配到國企,效益也越來越差,每年都要很多國企倒閉,還不如私人企業了!因而開始有人開始把戶口轉回來,就是變成非轉農(就是城鎮戶口變成農村戶口),畢竟人要生存嘛!但是,有些地方好像不準你轉了!因為我們的城市要擴張,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要不斷提高,所以這些人“被城市化”了。記得我們村有一三口之家,由于那時他們做生意較早,賺了一點錢,因而把家里的家當都去買戶口了,把他原來的店面買個他兄弟之后,他們搬到城里去了。誰知道,沒有兩個月,他們就把戶口轉回來了。呵呵。
那時買戶口的人目前也沒有具體數據報道,估計有上千萬的人吧!即使沒有上千萬,幾百萬肯定是有得。
看似這個賣戶口和現在賣房子沒有什么必然聯系,其實也有很多相似之點。
相似之點(1)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很多人看不到未來。
ZF為了鼓勵大家買房子,因而就關閉銷售數據。同時動用媒體天天說銷量很好,使得大家搞不清到底有多少還沒有賣掉,(2009年基本上每個房產局只報每天交易數據,而不是全部公布數據)。
相似之點(2)房地產沒有油水了。
當然,不要相信ZF收緊信貸是為了老百姓。呵呵!ZF地皮賣的差不多了,房子建造的也差不多了,接下來肯定是沒有可持續性發展嘛!因而必須找一個方法來彌補地產方面帶來的損失。豬肥了,也該殺了嘛!汽車環境稅好像就要開始了。物業稅應當是接下來的事情。
相似之點(3)現在的房價是否是強弩之末了?
其它地方應當和成都差不多。建設的住房小區一個接一個,不過,晚上漆黑一片或者偶爾幾個燈光的小區也很多。從google挖掘的二手房數據看來,成都至少有50萬套二手房。郊區周圍的小產權房就更多了!有人住嗎?
(想到什么寫什么,記得什么寫什么,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