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信息渠道,解決“成長中的煩惱”
~康
·
2010-01-26
·
來源:烏有之鄉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令世人矚目,然而不乏“成長中的煩惱”。如原解放日報社副總編輯說“看病難,讀書難,住房貴,就業難,還有信息不對稱,司法不規整,腐敗現象嚴重”等。我們要保衛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繼續深化改革”。本文將就信息不對稱問題做出討論。
信息不對稱即行為人之間信息占有的不同,以致產生或好或壞的結果。信息不對稱會造成市場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影響社會公正,公平的原則,以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政府行政上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很不好的結果,如“政令有時出不了中南海”,因為很多人尤其是農村人得不到真正的信息或者得到的為數不多的信息還是被某些人刻意加工過的信息亦即政令不通,這樣他們就無法知曉自己的權利又何談保障自己的權利呢?這就難免會讓他們抱怨,不理解甚至離心離德。某些邪教正是利用這些才發展壯大的。《農民的經濟學》一文指出:信息配置情況已經成為農村落后的根源之一。過年回家偶感兩事,一、在我所在的國家級貧困縣,人們銷售棉花的價格{最好時為2.9元每斤(僅一兩天),大多時候為2元每斤}絕大多數沒有達到國家保護價(2.6元每斤)的水平。差價被二倒販子(投機分子)、還有某些企業所賺得。據悉某國營收棉公司在某一天突然在大門外懸起“收棉花——2.6元每斤”的牌子,然而售棉農民的棉花價格仍然只是2.3元每斤。后有人解釋說上面來人了,得讓上面的人有臺階下不是?其實早已買通了上面的人。二、聽見許多鄉親們說往后這地是沒法種了,咱自己收成的麥子,玉米光降價不長錢,國家的肥料啊等等卻可勁兒的上漲,我雖知他們有誤解的地方,但這就是他們所認為的,沒辦法。
甕安事件也與信息不對稱有關。有關部門得不到或漠視基層民眾擁有的“真正信息”。導致“有的領導干部和公安民警長期以來失職瀆職,對黑惡勢力及嚴重刑事犯罪、群眾反映的治安熱點問題重視不夠、打擊不力,刑事發案率高、破案率低,導致社會治安不好,群眾對此反應十分強烈”使很多善良的人民大眾被居心叵測的人所利用,產生里不好的想法甚至行為。如在相關報道中,事件目擊者彭興貴聲稱他看到有人拿哨子組織人群沖擊大樓:“他們總是吹長哨時進攻,吹短哨時后退。”事件發生后傳言四起,僅網上就有四種盛行的傳言,導致沒有即時公布的官方說法被人質疑甚至嗤之以鼻。“在處置這些矛盾糾紛和群體事件過程中,一些當地干部被指隨意動用警力,并且作風粗暴、工作方法簡單。”與信息不對稱更有關系,這些干部沒有“與時俱進”、與“信息”俱進:學會如何恰當的處置矛盾糾紛和群體事件。
若信息不對稱輕,則會導致當事人的物質財產受損,若重(尤其是被居心叵測的人利用),則難以設想。所以我們要暢通信息渠道,信訪是自下而上的溝通信息,而信息公開則是自上而下的溝通信息。電視,網絡,報刊是信息公開的主要渠道但不乏小道消息。而絕大多數農民是通過電視和小道消息來了解“事實”的。雖然某些政府部門是信息公開了,但純粹是為了應付而應付,主要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不能很好的或者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他們壓力很小 。
對信息公開而言,我認為應在央視及各省、縣電視臺設立相應頻道解決信息公開問題(或就現有頻道加以改造)。此頻道應:一、結合當地情況力求實事求是、迅速及時而且盡可能詳盡且用耳熟能祥的方式宣傳、解釋政府的政策法規及取得的成就進行政務公開,占領信息高地,糾正不正確的輿論。讓人民知曉他們的權利,有途徑保障自己的權利。感召、喚醒那些執迷的人,讓那些享受著改革開放巨大成果的人而不理解改革開放的人醒悟。二、主動收(搜)集阻礙現代化前進的事物,給予解決;讓公民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訴求,并且對于適于播出的應及時播出,為政府制定政策時提供參考。并且對于合理的訴求務必通過有關部門在規定時期內給以正面回應且保證相應措施徹底被執行。否則上面提到的“一”也就沒用了。而且為了保障訴求當事人的利益宜實行相應級別政府領導負責制,保障當事人權益。此頻道應有時刻暢通的24小時熱線電話,且讓公民知道:只要我有“不理解”的地方,我就可以通過此渠道順利解決。而且應規定訴求應逐級向上表達,即使是“散步”也要在訴求沒有得到滿意答復時進行。
雖然施行后初期會在表面上增添更多的煩惱,但在長遠看來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我相信政府是有魄力,有毅力施行的。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