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的喧囂,人們陷入了一種盲目的沖動。“金錢”崇拜導致了后來的“GDP崇拜”,一切“政績”全仰賴于“GDP”。而“效率”兩個字,更成了某些人頂禮膜拜的上帝:為了“效率”,可以不擇手段;為了“效率”,可以不問“姓社姓資”;為了“效率”,可以飲鴆止渴;為了“效率”,甚至可以讓渡主權!
本人不想否定金錢的作用,本人也不準備談錢;本人更不是想全面否定“效率”,本文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效率,就如同科學技術一樣,是柄雙刃劍!效率必須要以正確的方向來統領,否則,效率越高,只怕結果越可怕。
老祖宗對此就有了清醒的認識,為了讓我們這些后世子孫少犯錯誤,特特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成語: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的故事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的,但考慮到有些人可能健忘,抑或是狂妄,如什么祖宗不足法之類,今特將百度百科中部分內容轉錄如下: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業,欲舉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編輯本段]【譯 文】
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鄲。季梁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沒換,頭上的灰也沒去掉,就去見魏王, 季梁對魏王說:“今天我在來此的路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告訴臣說‘我想要去楚國。’臣說‘楚國在南方,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說:‘我的路費多著呢。’我又跟他說:’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夫很會趕車。’趕路的這些條件越好,就離楚國越遠。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時時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去攻打邯鄲,來使土地擴充,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就離建立王業越遠啊。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這就是所說的向南行車卻向北走的故事。
【詳見百度百科:南轅北轍http://baike.baidu.com/view/45262.htm?fr=ala0_1_1】
你看,老祖宗說的多好啊!如果方向不對頭,你的馬跑得越快,那離你的目的地豈不越遠?你的費用越多,你投入的“刺激”越多,其結果豈不越糟?
因而,孤立地談“效率”,是沒有什么意義的!
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方向正確,“效率”才能為我們更好地服務!
如果方向錯誤,而盲目地追逐“效率”,難免如同那位“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盲人,為了追逐“效率”而“瞎馬”加鞭!
如果方向錯誤,而拼命地追逐“效率”,更如同那位拔苗助長的農夫,拔苗的“效率”越高,莊稼死得越快!
興文至此,筆者猛然間想到了一個詞:政治掛帥!
說實話,本人之前對這個政治掛帥頗為不理解:要生產就生產,何以要政治掛帥?但看看當今的中國經濟,如果不首先解決生產是為誰服務的問題,不首先解決中國的生產是為中國服務還是為美國服務的問題,盲目地談“效率”,實在是誤國誤民啊!
現在,自己對這個政治掛帥有了新的感悟:政治掛帥就是要方向第一啊!只有首先保證方向正確,之后的“效率”才會有積極的意義!
最后,本人試將這個政治掛帥翻譯成農民能懂的語言。農民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低頭拉車,抬頭看路!那“政治掛帥”就是“抬頭看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