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畢業后,開始對社會稍微有點感悟,當時沒能力用最簡單的抽象術語概括社會現象,就想起了一句俗語: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用這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個紛亂復雜的社會,用以安慰自己,以免在接受到“令人震驚”的消息的時候,不至于被嚇著。
2009年的中國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期,各種案件層出不窮,但是,自始至終都沒能動搖“民主憲政派”對“重慶打黑”現象的關注。這是一個十分令人“費思量”的奇特現象。
最近兩天,也很有一些新聞吸引著國人的眼球。
比如,貴州警察射殺農民事件、前最高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被判處無期徒刑案、足協三位高級官員被警方拘捕案、廣西群體事件新華社記者被抓案,等等吧,拿起無論哪一個案件,都要比重慶的“李莊案”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可是,在貓眼就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任何一個“驚人案件”,都抵不過重慶的“風吹草動”,真是“風吹雨打不動搖”啊!
在重慶,這兩天發生了幾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開發商拆遷,11名阻止拆遷的學校老師被塌陷的土方掩埋,幸好無人傷亡。
一件事情是重慶郊區某縣農民被抓賭,被傳“自殺”在派出所。
一件事情是重慶電視臺的記者在采訪“購物卡”相關新聞時被派出所警察扣留,并被警察大了一拳,在電視臺的多方要求下獲得釋放。
關于重慶的新聞,在其他網站逐漸開始顯現“疲軟”態勢。在中華網、人民網、新浪網、新華網、鳳凰網等比較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網站,幾乎看不到“重慶相關”新聞了。
而在貓眼論壇,重慶的相關新聞的熱度不僅沒有減退,好像隨著“李莊案二審申訴書”的提交,進入了一個熱議新高潮。
有時,我就想,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真是十分有趣的現象啊!
關于重慶打黑除惡,起初的爭議開始于所謂的刑法學泰斗“趙長青”對黎強案的無罪辯護,這個時期的爭議最主要圍繞“黑社會犯罪”的認定。
后來在“李莊案”發生后,爭議進入高潮。這個時期的爭議已經不局限于打黑除惡本身,而是漫延到政治層面。
“民主憲政派”認定重慶打黑除惡有以下“罪惡”。
1,打黑運動化
2,不是打黑,是黑打
3,不怕黑社會i,就怕社會黑
4,公檢法聯合辦案
5,忽視“程序正義”
6,重慶唱紅打黑有“小文革”的嫌疑
7,中國面臨政治道路的選擇,是走“民主法治”之路,還是重新回到文革?
。。。。。。。。。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總之,打黑也許對,但是,打黑的方法成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話到這兒,就不得不思考這里面的奧妙了。
我們觀察社會,就好比觀察自然界一樣,有觀察工具和觀察角度的問題。如果把重慶打黑除惡看做是一個“生物切片”的話,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切片”呢?
有幾種觀察的方法。
1,宏觀視角
重慶大黑除惡利國利民,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人民安居樂業。但是,這樣一個持續了一年半的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抓捕各種發最嫌疑人三千多,偵查、立案、起訴、審判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需要人力物力,或許難免有不足之處,怎么看待這些不足之處呢?能夠做到十全十美嗎?不能。
2,微觀視角
打黑除惡,必須按照法律規定辦事。這里問題就來了。這個法律規定都是由法律條文構成的,這些法律條文不會說話,還是必須由會說話的“人”去執行法律。況且,對于法律體系和法律條文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分歧,目前最大的分歧就是“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關系問題,另外就是“政治在司法中的地位”問題。這些問題,真都關乎大是大非,一下子呈現于人們的眼前。
3,其他視角
如果出于某種“潛在的”考慮,運用顯微鏡觀察重慶的話,不知道在顯微鏡下的“重慶切片”將呈現什么樣的“畫面”。
能看到細菌?細胞?病毒?真不敢再多想了。如果使用高倍電子顯微鏡,那將會看到什么呢?
真是一萬個人中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歷史在我們每個人的手指縫中流過,我們想抓住每一個歷史瞬間,都顯得那樣困難。我們每一個人的一點一滴的努力,或者會構成歷史發展的一個“影響力量”,但是,歷史總歸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一些人、一些勢力或者能影響十年、二十年?必定,最后都要回歸歷史的本來道路,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力不可為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