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勛 五十 探文革起因
說起文革,主流留給大家的記憶,看來只有“浩劫、動亂、災難、崩潰邊緣”等等,除了這些“十惡不赦”的記憶,再也找不到什么一丁點的積極意義了。毛澤東從上海參加第一次黨代會開始,歷經秋收起義、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等,沖破了重重的艱難險阻,終于贏來了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為了革命,他一家前后有六人獻身。到了晚年,如果說他漫無目的地、莫名其妙地發動了這場在后人看來是毫無積極意義的革命,那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也是解釋不通的,難道文革只不過是一件沒有任何前因后果的歷史事件?好像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事件。
歷史上有過無數次失敗了的革命,但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用“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歷史視角去論定革命。由于文革一開始就失控,因而產生了許多亂糟糟的局面,例如:讓紅衛兵、造反派到處去捕風捉影地深挖、揪斗“走資派”;無限地上綱上線,以敵我矛盾的方式去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學校停課,工廠停工,一聽說是“造反”,都興高采烈地“同去,同去”,由文斗而上升為武斗,場面愈來愈失控,有的地方,甚至連軍隊也介入了武斗,二、三年內,據說共死了三、四十萬人。
毛澤東活著沒看到文革的什么輝煌,作為后人,如果要真實地解釋文革,首先必須搞清楚毛澤東究竟為什么要發動文革?文革要革的究竟是什么東西的命?革誰的命?革命的方向指向那里?最終的目的是什么?當時的中國,難道真有那么多的“叛徒、內奸、工賊、蘇修特務、美蔣間諜、死不悔改的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等等?現在看來,好像多半是在捕風捉影,或者只是讓那些嘴上無毛的紅衛兵、頭腦簡單的造反派去每個角落,無中生有地揪出許許多多的“牛鬼蛇神”來,亂斗一通。看來,毛澤東只是把將來可能出現的想象中的事物提前進行了一次假想目標的“軍演”。至于“軍演”的作用,當時的大家都深信不疑:為了守住紅色的江山。其作用,也許還會出乎意料地顯現于二、三十年之后。
過去,就紅衛兵、造反派的那些個水平,可以認為一點也不比阿Q高明多少,所以,就算是毛澤東的眼睛不閉,也不可能看到文革的什么輝煌。文革的大錯特錯,就在于用最簡單、最粗暴、最毛糙的方法去進行人類有史以來最復雜、最隱蔽、最多變的“靈魂深處的革命”。毛澤東畢生致力革命,文革成了他的絕唱。他渴望著革命事業的完滿成功;他最擔心的是紅色江山有朝一日的改色;他最顧慮的是革命事業沒有像樣的接班人;他把自己“最親密的戰友”,甚至是妻子,也都在考驗之中剔了出去;他竭力希望執政的共產黨能最終跳出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周期律,誓言進京后不步李自成的后塵;他的內心深處一直盤旋著江山易得難守難的憂慮,幾乎一輩子為之縈繞夢牽......
毛澤東認為只有發揚民主,讓最大多數的百姓當家作主,中國才有跳出周期律的希望。他同時認為只有以公有制為主的社會主義制度才能讓百姓真正地獲得主人翁的地位。解放前,工人是雇工,農民是雇農,勞動者只有以奴仆的身份去忍受盤剝。他老人家十分擔心日后有人讓工人、農民回到過去。晚年的他,曾對身邊的護士長吳旭君憂心忡忡地說過: “我多次提出主要問題,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這不是為我個人,是為將來這個國家、這個黨,將來改變不改變顏色、走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我很擔心,這個班交給誰我能放心?我現在還活著呢,他們就這樣!要是按照他們的作法,我以及許多先烈們畢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諸東流了。” “我沒有私心,我想到中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眾,不能讓他們再走回頭路。” “建立新中國死了多少人?有誰認真想過?我是想過這個問題的。”
毛澤東內心的憂慮,甚至還可以追溯至延安時代。從革命初期官兵一致的供給制,到“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等級制,這是別人搬來的蘇聯模式,毛澤東顯得十分無奈。以至在胡宗南占領延安后,他竟會說“這是好事,至少打碎了龐大的機構,官僚腐化,逼得過去那種'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供給制標準也改了”。自五十年代高饒事件后,毛澤東為專心研究理論而退居二線,很少再去插手一線的事務,此后,一線高層全面地引進了蘇聯的模式,首先在軍隊實行軍銜制,接著,在干部中實行等級制,等級達三十級之多,最高級工資與最低級工資相差31.1倍,我們只能從橫向的比較中去了解這個數字:當時,臺灣國民黨官員中的差別為14.5倍;英、德、法官員的差別為8-10倍;美、日官員的差別為20倍左右。差別與社會制度之如此倒掛,簡直讓人吃驚,難怪毛澤東事后驚呼:“比國民都不如”!由于打著冠冕堂皇的蘇聯模式的照牌,退居二線的毛澤東已無力干預此事,但他的內心一直留下了難以消解的憂慮。對于等級工資,去世前兩年他還說:“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毛主席臨終時曾說過:“我一生作了兩件事.一是把蔣介石趕往臺灣,大家都贊成; 另一件事是發動了文化大革命,贊成的少,反對的多”。等級與等級工資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官僚體制,這也許是遭受反對的根本原因。
奉為至寶的蘇聯模式究竟是什么貨色?歷史已作出了最鐵面無私的解答。正是這種模式,最終孵化出一個完全脫離群眾、徹底背離信仰的官僚主義的特權階層。我記得小時候看蘇聯高官的照相,晃來晃去的大都是些肥豬般的身影,正是特供制養肥了這些高官,也正是這種變了質的特權,最后葬送了蘇共、葬送了蘇維埃、葬送了社會主義!
從特權到腐敗,從腐敗到脫離群眾,從脫離群眾到徹底背離信仰,從徹底背離信仰到江山改色,有無數的事實表明,這已是必然的邏輯。晚年的毛澤東曾為此而寢食難安,為了守住紅色的江山,不讓烈士們的鮮血白流,他寄希望于“真正的英雄”,冒著亂套、闖禍的極大風險,發動了文革。如今,文革已遠離我們而去,關于毛澤東發動文革的本意,將永遠地留在老百姓的記憶之中!毛澤東的憂慮,在他去世前二年給小輩們寫的一首小詩中作了表達:
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毛澤東留下的問號,不知誰能回答?!
《師大奇遇》附文 2010年1月20日
奇遇見 http://blog.people.com.cn/blog/s/28584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