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褲衩”燒出來的后續問號
“除夕夜捧紅小沈陽,元宵節火燒大褲衩”——提起這個惡搞,任誰都能想起來牛年元宵節的那場非同尋常的大火,把央視新址給燒了個一塌糊涂。近日媒體報道,相關責任人已被檢察機關起訴,估計虎年正月十五前有望結案。
這事確實值得嚴究——除了司法機關立案審判追究刑責外,還燒出了社會公眾更加關心的工程質量問題和工程造價問題——當時給出的結論是有人違規燃放煙花,引燃了央視新址的外墻。然而,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質問:央視新址的外墻怎么就這么易燃?是不是外墻防火質量有嚴重問題?那么,工程是怎么設計的、預算是怎么預算的、材料是怎么采購的、又是怎么通過了驗收的呢?
說起大樓或者有關大樓的問題,我們不能不說說世界最高的迪拜塔——據悉,該塔的造價為15億美元,相當于102億人民幣。塔高828米,可容納1.2萬人居住使用。而央視“大褲衩”的造價為100億人民幣,塔高234 米……
迪拜塔的出名,還不是其高度,主要是它帶來了迪拜債務,說明迪拜“就差錢”;央視“大褲衩”的出名,卻有多種原因,但幾乎相等的造價,證明了我們其實“不差錢”。當然,要是有人一定要去想象猜測,為什么234米的央視大樓,要與塔高828米迪拜塔的造價相仿,那只能說你是“心理陰暗”,是“刁民”。我相信這是一定有理由的事情。然而,有“刁民”說,迪拜塔是在一片沙漠之國里建造的,可以斷定,除了沙子,其他建筑材料都是從遙遠的地方運進來的,建筑工人也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地——這樣的建筑,與央視新址相比,其造價怎么還能夠低這么多?
“刁民”不識貨,就知道“貨比貨”—— 一個是世界最高建筑,其外觀的壯美幾乎是無與倫比;一個是即使放在北京東三環也算不上是多大的建筑,外號“大褲衩”大約也能說明其外觀形象;同樣是放煙花慶祝,人家一萬多枚煙花彈藥環繞迪拜塔綻放,居然沒有發生大火;而我們的“大褲衩”,100萬元的花炮就燒成了煤渣……同樣的花錢,怎么差距就這么大呢?這里面有什么奧妙呢?
老百姓看問題,就這么狹隘,目光短淺,只看到花同樣的錢沒造出同樣的東西了,卻沒看到更遠大的地方。就說迪拜那個地方,據說全世界都跑到那里炒房去了,房價也沒有咱們中國的高;就說那個迪拜塔,花了102億人民幣,但我們造個“大褲衩”就能花100億人民幣,你覺著貴?這要是看GDP,不是差不多么?更何況央視“大褲衩”還燒了這么一回,還要繼續的投資堵窟窿、穿衣服,還要再次的涂脂抹粉,這又要創造多大的GDP?只要是創造了GDP,你管它結實不結實防火布防火干嘛?
“公共建筑預算”這玩意,深奧的很呢,別說公共建筑預算按照“慣例”不能透明,即使公開了,透明了,我等非專業人士,包括不少的官員和人大代表還是看不懂。看不懂的事情就不要裝懂——我們既然“不差錢”,就不要簡單地根據外觀和樓層高低以及材料成本建筑工時等等這些常識去論貴賤,要顧全大局,眼光要放長遠。比如說,春晚節目不好看,一場大火,不是吸引了更多的觀眾來關注么?至于“大褲衩”的外墻防火質量有沒有問題,還是材料腐敗了,產生了諸多的可燃氣體,導致遇到煙花爆竹就燒起來,這是很嚴肅的科學研究課題——或許科學院那些工程學、建筑材料學的院士們都不一定能夠搞得明白,要勞動檢察院、法院的“院士”們去研究的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