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房地產健康穩定發展,關鍵還是要開征有力度的物業稅。
為什么開征不了?說穿了,就是許多有發言權的人正是“利益相關者”。開征物業稅,不僅炒房者發橫財的美夢會破滅,這些利益相關者也要大受損失。所以他們就以各種方式來反對或拖延。
其實,只要開征有力度的物業稅,房價就會逐漸回歸理性,受益的是老百姓,是國家財政。可惜老百姓沒有多少發言權,財政又被利益相關者所蒙蔽。希望決策者對此一定要清醒,要看透這其中的奧妙。否則不管搞多少條都起不了治本的作用。加上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不“真執行”,效果就更有限,甚至是出現越調漲得越快的怪現象。
不客氣地說,政府對于樓市的調控可謂是年年都有,缺的根本就不是政策,而是執行。政府每次出臺政策的初衷和意圖都是非常正確的,但往往在執行層面上打了折扣,以至于讓一些政策流于空文。
樓市調控在地方政府層面遇阻的最大問題就是土地財政。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推出的《2009年中國土地出讓金年終大盤點》顯示,去年中國土地出讓金總額達1.5萬億元。其中,國內70個大中城市土地出讓金共計10836億元,比2008年增加140%。“賣地”已經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當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被地價和房價“綁架”了以后,指望地方政府會十分堅決地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顯然不太現實。就在“國十一條”發布的同一天,杭州市政府出臺意見,在購房入戶、財政補貼、購房住房公積金及交易稅費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此舉被指消減了宏觀調控的執行力。
地方政府的責任缺失還體現在包括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和廉租房等在內的保障性住房的提供上面。中國提出建保障性住房的時間不可謂不早,但由于利潤空間小,甚至需要地方財政倒貼,保障性住房成為了地方政府眼中的“雞肋”,不被重視,這不利于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應量。
因此,只有堅決立即開征有力度的物業稅,才是走出這一怪圈的出路所在。空轉不如不轉,還少挨老百姓一點罵,說你盡搞虛的、假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