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里的年輕人
人一上了年齡,會越來越回憶往事。
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反正我是深有體會。才剛剛過了不惑之年,便萌生了幻覺,一天一天地總覺得生活在夢幻之中。也許和我最近搬到這個遙想村來有關。
我出生在一個叫“敕勒川”的小村子里。上學后學過一首古詩,描寫了我美麗的家鄉,所以印象很深。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多么悠閑美麗的家鄉啊,美奐絕倫!有誰會不熱愛這樣的家鄉呢?
最近村里來了很多人,說是村里太平靜了,一向只有村長說了算,也太不“民主”了。有人推薦要學習“孔圣人”,實行“仁政”。
我是一個外鄉人,又剛剛才搬來。既然人家喊著要學習“孔圣人”,咱們就學唄。在“原則”問題上,我一向隨和,希望大家和和氣氣,團結一致,住在同一個村里,共建共享這個對我來說的“新”村。“一碼歸一碼”,學歸學,但各人有各人的學法,這總不是“原則”問題了;如果連學法也被定成“原則”,那我干脆不學了,去他的“孔老二”吧。
當然人家說還是“孔圣人”,那咱就按照自家的學法。
首先,我很欣賞孔丘的“溫故而知新,不亦說乎?”
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很好看,名字還記得,叫“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但內容實在記不住了。大腦就像電腦磁盤一樣可以不停地被覆蓋刷新,最多只能留下一個可以搜索的目錄。目錄留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我的記憶力自認為是很好的,所以還記得這部電影的名字。
現在正好“溫故而知新”一下。影片展現了“大躍進”時期社會主義農村沸騰的生活,青年人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樂觀向上的生活情趣,真切、充分地展示了農村欣欣向榮的時代風貌。
溫過了故,再知一下新。我是村里新來的,所以對新來的人,新干的事,特別感興趣。
作為知新的結果,我于是就大罵孔丘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溫的故遠一點,想起祖輩父輩們講的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的事。一個日本鬼子,手里捧著幾塊糖,告訴放牛的王二小,“糖的大大的甜!朋友大大的!八路的哪里去了?”
再知新一下,外資企業來投資,中國人是就業了,但逼得我離開了高堂老母,遠離了敕勒川,遠離了我的美麗草原。我再次大罵“孔圣人”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在溫故,再知新,我還是罵“孔老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來自遠方的“朋友”們,糟蹋了我的敕勒川,不見了我的牛和羊,只見到大風吹起的黃沙,和我那盼兒回家望眼欲穿的親娘!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朋友”們悅了,我哭了。
幾千年來的“孔老二”及其變種了的信徒們,真是喪盡了天良,無恥到極點;披著“仁愛”“博愛”,“仁政”“民主”,“吾日三省吾身”“心靈懺悔”等等的外衣,在地球上干盡了壞事,“孔家店”和“猶太教”是一路貨色,一丘之貉;甚至我懷疑是當年的猶太敗類,偶然撿到了一本“子曰詩云”,奉為神明,假稱為上帝的圣經,那些什么新約舊約的,不過是《論語》的外文版罷了;猶太敗類們,不過是以此去欺騙、壓迫廣大的猶太人民罷了。
后來長成青年了,又學了一首唐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一腔青年熱血,被它的英雄氣魄所感染,發誓一定要保衛自己可愛的家鄉,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能讓敵人度過“陰山”,來踐踏我可愛的草原,來掠走我成群的牛羊。
在遙想村里遙想著,人類的思維真奇怪。
我覺得,人的肉體和思維,是對立又統一的。
肉體在不斷地出生、成長、旺盛,然后衰弱、生病,直到死亡;而人的思維,即附著在肉體上,隨著肉體的生長,而從簡單到復雜,等過了一定年齡,再返璞歸真,這是自然規律統一的一面。
肉體和思維對立的一面是這種情況:
有這樣一類人,其思維不會返璞歸真,而是從簡單到復雜,“只有更復雜,沒有最復雜”,他們的思維是“苦海無邊”看不到岸,由此對立就產生了。他們的肉體承受不住思維的折騰,只好不停地尋找維持肉體的東西,以填塞他們虛胖的肉體,其結果只會是越來越虛胖,最終虛死或者胖死。他們把返璞歸真的思維,看作是“老頑童”的把戲,因此對“肉體和思維”最終會返璞歸真的理論嗤之以鼻,他們孜孜不倦的追求肉體的東西,以期為其骯臟的自私貪婪的心靈找一個永不毀滅的軀殼。這必然是徒勞的!
今天發工資了,看到老板恩賜的目光,看到有的同事羨慕的眼神,我忽然豪情萬丈的脫口冒出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頓時引來一陣哈哈大笑。
走回村里,我忽然就明白了村長的一番苦心。我們村里有些年輕人,只知道見了不平就痛罵,見了好事就流淚,只會逞一時口舌之能,卻比不得老村長忍辱負重,踏踏實實做實事,一心一意為維護村民們的公共利益,在默默奉獻。于是就想起了一首唐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中國的文化真是偉大,光是詩詞歌賦,就蘊含了豐富的哲理。我們很多后代子孫們真是不肖,不單對祖宗的文化一無所知,極盡污蔑之能事;還有的一知半解,招搖撞騙混飯吃;更甚的,假裝不知,卻認洋祖宗去了,打扮成一臉漢奸相,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真不知是些啥人!如果他們的爹媽在世,而且還有中國人的良心,肯定會被氣死;不會被自家的兒孫氣死,也會被別人罵死,一定會的。
敬愛的村長,誤會了,請別見怪。年輕人們現在知道當村長的難處了,也知道了村長的偉大品格和豐富的人生經驗,終究還是村長。
從小到大,我一見到美好的人和事,經常感動的流淚,這個毛病是難改了。
這不一想起《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們,所擁有的勞動、友誼、愛情,以及他們那積極建設社會主義的高漲的熱潮,又止不住留下了熱淚,那情,那景,好像就在眼前。
餓壞了,思維有點紊亂,抱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