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一下媒體的麻煩
廣東清遠日報總編輯潘偉的“不惹麻煩的報紙才是最好的報紙”的新年獻詞,引來網民一片指責聲。本人也發帖做了評議,不過卻是感同身受為潘偉總編輯叫屈的。
我說,盡管從新聞學的角度看,潘偉總編輯這個“不惹麻煩”論有太多的毛病,但是從中國新聞史的角度看,這個“不惹麻煩”論還真說出了相當一部分中國媒體人心聲,反映了中國媒體人普遍的處境,無論是被迫的,還是憋屈的,不少人都是這么做的,只是不是那么愿意這么說而已。(見《不惹麻煩=廁紙 誰的悲哀?》)
我在這個帖子最后指出,潘偉總編輯的“不惹麻煩”論沒有惹麻煩,而指責“不惹麻煩”論的人可能已經惹上了麻煩。
我得出這個結論是基于中國新聞歷史的角度的,不料今年元旦后發生的一些與媒體有關的事,旗幟鮮明地告訴我這樣的歷史還在繼續,讓我對潘偉總編輯的敬意再次油然而生。
據中國新聞網,河北省政府1月9日通報了2008年蔚縣李家洼煤礦瞞報事故查處情況。這起造成34人死亡的惡意瞞報責任事故,最終導致66人受處,其中已有48個事故責任人被追刑責。
這個通報告訴我們,主管讓媒體“不惹麻煩”的部門負責人,自己也惹上麻煩了。通報顯示,蔚縣縣委原宣傳部部長、副部長、新聞科副科長等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這可能與當地媒體為“不惹麻煩”集體沉默有關。
新華社于1月5日播發稿件《哈爾濱部分市民在“冷屋子”度過元旦 供暖至今未完全恢復引發群眾不滿》,在當地引起反響。 1月6日,記者就如何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采訪有關部門,哈爾濱市供熱辦宣教處處長黃麗亞說,出事的畢竟是少數,并稱媒體應“多報一報我們供熱企業怎么千辛萬苦搞好工作的”,不要“老報冷冷冷”,要注意“社會和諧”。
黃麗亞處長的這番話顯然在嫌媒體惹麻煩了,只是無奈惹麻煩的是新華社,要是當地媒體這樣報道,就可能不是“好報紙”、“好電臺”、“好電臺”了。
據《都市快報》,截至1月7日,湖南省湘潭縣立勝煤礦的火災事故已經發現25名遇難礦工遺體。一篇由湘潭縣官方提供的新聞通稿,用“領導高度重視,反應非常迅速;工作措施有力,取得很好成效”等來描述搶險工作。
這篇報道被網民稱為“最牛礦難新聞稿”。對此,負責采寫新聞稿的報道組組長感到冤枉:“我們真實記錄了現場的一些領導講話,并沒有歪曲事實。”可見,這篇報道顯然也是指導當地媒體“不惹麻煩”的舉措。
在這些事件中,公眾可以再次感受到,媒體以“不惹麻煩”為己任,正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官員的希望和要求。好像只要媒體 “不惹麻煩”,這個社會的麻煩就不存在了。其實,這樣低級的錯覺不僅在上述事件中有,而且在其他地方政府部門、官員中相當普遍。有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是瞞,瞞不住了就避重就輕,在這種原則指導下,把壞事當好事報也就很正常了。
由此可見,潘偉總編輯敢于公然說出“不惹麻煩的報紙才是最好的報紙”的心聲,完全是切中時代脈搏的大實話、大白話。管媒體的怕媒體惹麻煩、不讓媒體惹麻煩,媒體又能怎樣?惹麻煩的結果,只能給自己惹來麻煩。
2010年1月1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