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個月的激烈爭吵,明后兩年各國要向聯合國上繳的會費和維和費終于敲定。中國要繳的會費和維和費將分別比今年增加0.522%和0.792%,總額達四億美圓左右。從明年起,中國分攤會費的比額排名將由目前的第九位上升到第八位,緊隨美、日、德、英、法、意、加七個工業化國家之后;分攤維和費的比額排名將上升到第七位,超過加拿大。從2000年到今年,聯合國收取的費用經過了四次調整,中國上繳的會費比例增長了3倍多。
面對將要上繳的巨額費用,中國的一些官員和精英大概很不樂意,除了在談判桌上激烈爭吵外,會外也說什么“要考慮中國的承受能力”。我看這大不必要,不要因小失大。
聯合國收取的費用,不是亂收費,亂攤派,是根據GDP收的。聯合國不是看中國好訛,爐子里掏紅薯——專揀軟的捏,硬要中國多繳,人家是按杠杠來的。你的GDP增加了,繳的費用自然要增加。尤其在當今的經濟危機下,別的國家的GDP都停滯了,或下降了,都爹喲娘喲地慘叫,只有你保八保九了,風景這邊獨好,好象羊群里竄出來的一頭驢,出眾又惹眼,你不增加誰增加?就是聯合國想偏袒中國,別的國家不說閑話嗎?不咬中國嗎?將來聯合國的費用還怎樣收?而且聯合國已經很照顧我們了,我們的GDP都奔三了(估計今年至少已經第三了),分攤的費用才排第七第八位,還要怎么少?如果說中國的人均GDP不高,可是我們人均分攤的費用不是也不高嗎?有什么理由往下壓?沒有那么大的身架,就不要做那么大的袍子,既然做了那么大的袍子,就一定要把它撐起來,打掉牙往肚里咽也得撐圓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光要對世界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自己的GDP負責,GDP增加了,費用就應該多繳,絕對不能充孬。這是面子錢,花多少都值。如果這個錢舍不得掏,將來如何立足,如何做國?如果這個錢舍不得掏,別的國家不光要說閑話,不光要咬中國,它們還很可能不往好處想——它們可能要懷疑中國的GDP是吹牛,也可能要懷疑中國耍滑頭。它們的這兩種想法哪種都非常不好。所以不管從哪方面說,這個錢無論如何都得掏,而且掏起來還得顯得很痛快,很不費勁。
如果你掏得很不情愿,那就不要怪別人,是自找的。
有了這次教訓后,中國將來應該做兩本GDP的帳。一本是給國民看的,說得越大越好,不管吹多大都不怕。另一本是給外國看的,給聯合國看的,應該說得越小越好。如果再能天天拎著一條破口袋到各國去借糧借錢,就更好了。這才叫真正的韜光養惠。如果一年到頭只吃一頓肉,還是雜碎,卻要把碗端到大街上吃,還用筷子挑多高,恐怕人看不見,這就不是韜光養惠,很容易招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