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16周年,12月26日在梅蘭芳大劇院特推出京劇《盛世中華》系列之《盛世中華 百花齊放》京劇名家演唱會。本場晚會眾京劇名家傾力加盟,梅葆玖、譚元壽、劉長瑜、趙葆秀、譚孝曾、譚正巖、李元華、王文祉等,真可謂“盛世中華·百花齊放”。
今年是建國六十周年,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熱情歌頌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而在這普天同慶之時,憶往昔崢嶸歲月,誰能忘記一個曾經響徹東方的名字—毛澤東,我們的開國元勛,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他不僅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一位杰出的文藝家。1956年,毛澤東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富有民族風格的口號,并經過黨的八大把它確定為黨指導科學和文化藝術工作的基本方針。這一具有深遠意義的方針,為科學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途徑。在我們的偉大領袖誕辰之即,我們怎能忘記他在文化藝術發展上的卓越功績。
盛世中華,華章盛世的今天,我們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京劇藝術經過歷史的洗禮,成為中華文化藝術中的國粹,本場演出各派著名京劇藝術家們將紛紛登臺獻藝,回憶過去,展示精華,共同譜寫文化事業的盛世華章。
經典唱段充滿懷舊情緒,原人原唱還現代京劇本色:
進入本世紀以來,樣板戲被稱為“紅色經典”,一些劇目又被復排、重演,音像資料被再版、翻刻,甚至被拍成電影、電視劇等,本場晚會,在延續以往《盛世中華》品牌系列云集了一大批著名京劇藝術家,名家名段,流派分呈的基礎上,又特別加入紅色系列環節,屆時觀眾將欣賞到當年三臺經典樣板戲原聲再現,當年《沙家浜》里郭建光的扮演者著名的京劇“譚派” 藝術家譚元壽老先生將帶領其子孫譚孝曾、譚正巖為觀眾現場再現《沙家浜》選段。
在人們頭腦中永不磨滅的紅色經典里,與代表劇目相連的還有那些曾被視為時代偶像的藝術家們,提起劉長瑜,人們自然會想起《紅燈記》的小鐵梅。這個風摩一時的舞臺形象,曾使劉長瑜的名字蜚聲四海,享譽八方,李鐵梅——劉長瑜,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紅燈記》之后的二十余年間,她在京劇表演藝術上的探尋和求索,可謂披堅執銳,奮進不息。演出當晚劉長瑜老師也將粉末登場,演出當年家喻戶曉的《紅燈記》選段,再現小鐵梅的英雄形象。
《龍江頌》是繼八個"樣板戲"之后又一部很有影響的現代京劇,其主旨在于贊美犧牲自己、顧全大局的共產主義精神,這種"龍江"風格曾被人們廣為傳頌。該劇由北京電影制片廠《龍江頌》攝制組1972年攝制,國家一級演員李元華當年在劇中飾團支部書記阿蓮。在本場演出中,李元華老師也來到現場,為我們再現阿蓮唱段《讓青春煥發革命光芒》。
名家名段再現京劇藝術輝煌盛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梅蘭芳先生的幼子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將再次登臺,演繹梅派經典劇目,梅葆玖先生曾說,“今天梅蘭芳、梅派藝術能夠到達觀眾永遠喜歡、永遠忘不了的境界,跟父親梅蘭芳畢生為人的真誠、愛心,包括他的愛國,對戲曲的不斷創新等是絕對分不開的?!泵份峋料壬?,深得其父真傳,他一直致力于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就梅派藝術的弘揚來講,梅葆玖的影響力不言而喻,甚至對當今的京劇界來說也是舉足輕重。在這個經典之夜,梅葆玖先生特帶來其父經典劇目,與觀眾一起重溫梅派傳統劇目《貴妃醉酒》。
譚派領軍人物譚元壽老先生,也將傾力加盟。譚派老生戲,不僅為國內京劇愛好者所宗。在國際上也有不少追隨者,流傳很廣,已成為中國戲曲藝術的璀璨明珠。其曾祖父譚鑫培為京劇老生譚派創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繼承譚派。七代譚派弟子,100多年之中,兢兢業業,繼承祖上的武功和唱功。譚元壽曾為荀慧生“挎刀”、參加裘盛戎的班社。1947年譚元壽和杜近芳在北京合演《紅鬃烈馬》,獲得好評。1949年曾自行挑班。1954年參加北京京劇團。1984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表演《定軍山》,2006年參加央視春節戲曲晚會。他功底扎實,文武兼備,較全面地繼承了譚派的藝術風格,又借鑒了余派傳人李少春的表演,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京劇老生。在半個多世紀的舞臺實踐中,具有自己豐富的創造。
同時,新時期京劇“八大名旦”?首的荀派傳人劉長瑜老師,俊美的扮相,清脆的嗓音,吐字明快,帶著荀派的嫵媚,俏麗的人物形象,也將成為當晚一大亮點。她的表演不僅保留了荀派特色,而且在唱腔和表演中均融進自己的理解和創造。她博采眾長,廣泛吸收,而形成的獨具特色表演風格,必將讓觀眾駐足,留下久久難忘的回憶。
此外,當今京劇舞臺上老旦行當中的佼佼者,享有“老旦狀元”之美譽的趙葆秀老師也應邀加盟本場晚會,獻上她最拿手的經典劇目。趙葆秀老師嗓音甘醇甜美,韻味純正,演唱細膩,感情充沛,高低自如,扮相端莊大方,臺風極佳。當晚她盛世中華之夜,其“聲情并茂”的藝術風格必將感染每一位在場的觀眾。
京劇名角譚富英之孫、譚元壽之子譚孝曾也將參加晚會,他嗓音高亢宏亮、韻味清醇、悠楊自如,扮像清秀、臺風瀟灑,且文武兼備,頗具譚派神韻。譚孝曾之子2005年CCTV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中老生組金獎得主譚正巖繼承譚派藝術,系譚派第七代傳人也跟隨父親和爺爺參加此次晚會,祖孫三代京劇名角,唱響當晚。
中國年輕坤旦梅派演員劉錚也將獻上梅派名劇,與梅葆玖老師一起,新老男旦一展中國京劇的藝術精華,譜寫盛世華章。
領銜主演
梅葆玖、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劉長瑜、趙葆秀、李元華、王文祉、劉崢、張薇、葉慶柱、章爾琴等
主要演員介紹:
梅葆玖,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幼子,梅派藝術傳人。常演劇目有梅派傳統劇《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太真外傳》、《洛神》、《西施》等。梅葆玖嗓音甜美圓潤,唱念字真韻美,表演端莊大方,扮相、演唱都近似其父。
譚元壽,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武生、老生。譚富英的長子。出身梨園世家。曾祖父譚鑫培為京劇老生譚派創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繼承譚派。譚元壽是當今譚門的代表人物。他功底扎實,文武兼備。他較全面地繼承了譚派的藝術風格,又借鑒了余派傳人李少春的表演,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京劇老生。在半個多世紀的舞臺實踐中,具有自己豐富的創造。
劉長瑜,京劇表演藝術家?!洞翰蓐J堂》、《紅燈記》、《紅燈照》、《燕燕》、《玉樹后庭花》等都是她的獨創劇目。她的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吐字明快,表演真切。在本場演出中將為我們帶來《紅娘》選段,以及現代京劇《紅燈記》選段。
趙葆秀,京劇表演藝術家,工老旦,著名老旦表演藝術家李金泉先生的得意高徒。她嗓音甘醇甜美,韻味純正,演唱細膩,感情充沛,高低自如,扮相端莊大方,臺風極佳,基本功扎實。多年來她對藝術執著追求,其表演既重傳統又不拘泥于程序,集名家之長,廣納博采,銳意創新,以唱念做舞,虛實結合,神形兼備的綜合表演去塑造人物,表現出朝氣蓬勃的藝術生命力和時代感。她為老旦行的表演藝術默默耕耘,能吃苦,耐寂寞,不為其它所動搖。形成其“聲情并茂”的藝術風格,她是當今京劇舞臺上老旦行當中的佼佼者,享有“老旦狀元”之美譽。
譚孝曾,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京劇院藝術委員會成員,京劇譚派老生。出身梨園世家,系京劇名角譚富英之孫、譚元壽之子。1968年畢業于北京戲曲學校,從王少樓、楊菊芬等學習老生戲,從諸連順、徐元珊等學習武生戲。畢業后又得到祖父譚富英、父親譚元壽的親傳。他嗓音高亢宏亮、韻味清醇、悠楊自如,扮像清秀、臺風瀟灑,且文武兼備,頗具譚派神韻。
李元華,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代表京劇《龍江頌》、《女起解》、《玉堂春》、《宇宙鋒》、《二進宮》、《貴妃醉酒》、《游園驚夢》等。在1972年攝制的電影《龍江頌》中,飾演團支部書記阿蓮。
王文祉,國家一級演員。裘派花臉,演唱講究韻味、善于刻畫人物,北京京劇院劇院藝委會成員。曾主演過《姚期》、《遇后龍袍》、《鍘判官》、《斷密澗》等多出裘派代表作。
譚正巖,出生于梨園世家“譚家”。師從錢榮順、張慶良、李少祥、王志連、李金聲、白元鳴、曲詠春等老師,學習文武戲,劇目有《林沖夜奔》《托兆碰碑》《白水灘》《文昭關》《截江奪斗》《失空斬》《八大錘》等劇目。先后與馬玉璋、張志祥、陳曾坤、陳國卿老師學習文武戲,劇目有《挑滑車》《蜈蚣嶺》《戰太平》《紅鬃烈馬》《長坂坡》。
劉 錚,中國國家京劇院旦角演員。劉錚出身梨園世家,姑姑是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扮演鐵梅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他師從梅派名家李玉芙、沈福存、吳吟秋、昆曲名家張毓文等,母親宋玉珍更可算是一位張派的嚴師,她一直為兒子的事業嘔心瀝血。2005年6月畢業于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尖子人材后備班,成為建國后國家戲曲院校培養的第一個男旦,在第二屆中國戲曲紅梅獎演唱大賽中獲金獎,代表劇目《望江亭》、《霸王別姬》、《游園驚夢》、《狀元媒》、《穆柯寨》、《劉蘭芝》等等。
章爾琴,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的親傳弟子,舉辦過五次個人演唱會,榮獲國家戲曲紅梅獎,被戲劇家馬少波譽為“活脫一個小劉長瑜!”她在藝術上不拘一格,轉益多師,先得到袁世海、張君秋、梅葆玖、王玉蓉、楊榮環、吳絳秋等名家親授,并與袁世海、高玉倩、于魁智等名家合作。在學習繼承京劇花旦藝術過程中,吸取荀、劉、筱派諸家之長,兼習王、梅、尚、程、張派青衣戲。原為湖北省京劇團演員,1992年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表演、導演系,進入北京京劇院工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