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中,他們佇立在十字街頭
“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賣的工人,象其他任何貨物一樣,也是一種商品”--《共產黨宣言》
每天散步的時候,我都要經過那個十字街頭。街頭的一側,總是聚集著一群等待雇傭的民工。多時,四五十人;少時,只有二三十人。這便是一個小小的勞動力市場,是這座城市幾十個勞動力市場中的一個市場。他們中有男人有女人,有上了年紀的人也有年輕人。他們中有木工、瓦工、水暖工,還有力工。他們多是騎著自行車來的,自行車七零八落地放在放在人行道上。許多自行車的前面或后面都掛著醒目的牌子,有的上面寫著“刮大白 通下水 ”,有的寫著“木工”,有的寫著“瓦工”,還有的寫著“電工”,凡此種種。他們便是靠出賣手藝和力氣生活的民工。許多年以來,買到新房或二手房的人們便到路邊找他們,對他們總是象挑揀貨物那樣選來選去,然后便是一番討價還價,再然后他們便象被買到手的牲口一樣領走了。
那是兩年前的一天早晨,我經過那個十字街頭,忽然聽到有個陌生的聲音叫著:大哥,大哥!我以為不是叫我,便徑自前行。后來聽到身后傳來腳步聲,便轉身回過頭來。我并不熟悉他,只是覺得似曾相識。他笑著自我介紹說是我們家的老鄰居,還說和我的一個弟弟曾在一起工作,他認識我,還說我弟弟家的房子就是他幫助裝修的。弟弟很多年前就被買斷工齡了,他猜想他也不會例外。攀談中,他得知我是在機關退休的,羨慕之余說我要是知道親戚朋友或者同事有誰家裝修房屋只管介紹來找他,他一定會在工錢上優惠的。不知為什么,聽他說完,我到心里一陣陣發酸。后來,我從弟弟那里得知,他姓張,父母都去世了,只有一個姐姐,他的愛人也被買斷了工齡,也許是嫌他窮吧,幾年前同他分手去南方打工去了,家里有個孩子正上大學,家境十分困難。其實,這年月那些打工者又有幾個家境好呢?
后來,每次經過那個十字街頭的時候,我都留意尋找他的身影,若是見到他總要打聲招呼。若是見不到便想,可能是遇到了新的雇主在給人家干活吧。
今年開春的時候,我一連兩個多月沒有見到他,便向一位街頭的打工者詢問他的下落,他們都說不知道,還說他干的活好也許去了南方,而到南方也許工錢會掙得多一些。幾個月后,有一天弟弟告訴我說,他死了,是得癌癥死的。他得的是肝癌,還說他死的時候很慘,身邊只有一個姐姐,唯一的一個兒子也不在跟前。他得了癌癥之后對姐姐說不要告訴他的兒子,怕影響兒子的學習。出殯那天,是過去的工友們湊錢幫助辦的喪事,他的兒子捧著他的骨灰盒給工友們下跪,哭得泣不成聲。
他走了,永遠的走了。可是,那個街頭的小小的勞動力市場還在,城里還有無數個這樣的勞動力市場;市場上還有許許多多的打工者。不知為什么,每當經過那個十字街頭的時候,我總是會想到他,想到他對我說過的他一定會在工錢上優惠的話。
如今已是數九隆冬,每天那個十字街頭依然有許多打工者佇立在寒風中,等待,等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