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的不是北京戶口,要的是家的感覺
近日筆者在民工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農民工北京落戶有望已有16名優秀者成功落戶》,一看那架勢,全市優秀農民工表彰大會,領獎臺,戴上大紅花、接過獲獎證書,很是氣派,很是隆重喜慶!為那些優秀農民工能夠成為一個擁有北京戶籍的北京人而感到高興。
但是冷靜下來思考一番,原來北京發展那么多年,有多少外來農民工在為了北京的繁華而流進血汗來打拼,又已經有多少的外來農民工在北京成家扎根?這么多年,這么多農民工兄弟,僅僅只有16名,而且是具有高級技工、高級技師職業資格或評為全國勞模三類條件之一的并獲得“優秀農民工”稱號的才成為了“北京人”。這是值得慶祝的事情還是令人悲哀絕望的事實。
其他千千萬萬的只是外地人,北京不是他們的家,因為他們的工作條件無法得到更好的改善,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無法得到更多的保障,因為他們的子女無法得到更為公平的教育。在北京需要干凈,需要高樓大廈時,他們會得到一個信號,“你來吧,北京歡迎你,這里有工作等著你”;在北京為了面子,為了干凈時,他們也會得到一個信號,“你走吧,你們影響了北京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
北京,祖國的首都,一個神圣的名字。每一個沒有來過北京的人都會將他們想象的特別美好,每一個來北京的游客要去的地方一定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景點,天安門、故宮、長城、頤和園等等。有多少人會想到其實北京也存在兩個世界,有多少人會去北京的“貧民窟”看看,了解那里人們的生活?
大家有沒有想過,伴隨著北京新的一幢大樓的崛起或者某一別墅小區的新建,就會有著一個甚至數個“貧民窟”的消失,就會有著成千上萬的農民工兄弟要被驅趕,諷刺的是大樓和別墅小區還需要咱們的農民工兄弟來興建。這種驅趕是強制的甚至是暴力,被驅趕的他們只好拖家帶口的去尋找另一處能夠讓他們安身的地方蝸居,或者支付比原來更多倍的租金租住在原來的地方。
為什么呢?只因為他們沒有那個本本,不是北京人,不是本地人。于是一個老舊小區的拆遷,作為北京人的房東高興,因為拆遷補償與租金收取兩不誤;作為房地產開發商們高興,因為建起來的小區別墅可以獲得更多的暴力而不用擔心拆遷的難題。作為公共管理部門的政府呢?為了北京的更加現代化,為了房產商們順利進駐,他們會沖在最前面負責與北京人戶主房東簽訂拆遷協議,負責驅趕租住在里面的外地人,負責將那里夷為平地。難怪有外來務工者說道,“北京真不讓我們住了,我們就集體撤離北京,讓北京臭上一段時間,讓大家知道我們農民工也不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也有一個民工兄弟跟筆者談到,“我們干建筑行業的,想在蓋大樓的過程摻假還不容易嗎?即使你的設計再完美,我們只要受到非人待遇的話,一個工程想不變成豆腐渣都難!”
其實,作為農民工,他們需要的不是北京戶籍,需要的是能夠在北京有一個住的地方,有著同行業同樣的工資待遇,有著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有著最起碼的尊重,有著一個孩子正常上學的學校。這樣子,他們才會將北京當作是自己的第二個家,才會安心的建設我們的祖國首都——北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