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朝鮮的貨幣改革所想到的……
2009年11月30日,朝鮮突然宣布一周內實施貨幣更換。按照100:1的兌換率,將舊幣換成新幣,更換貨幣的時間從11月30日至12月6日進行,允許每個家庭先10萬元鈔幣兌換1000元新幣,以外還允許每人多兌換5萬元舊幣,也就是說一個四口家庭最多先30萬元舊幣兌換3000元新幣,沒能兌換的舊幣可以存到銀行,以后怎么兌換現在沒有細說。持有舊貨幣的外國人需攜帶本人護照以及11月以來的換匯證明前往銀行進行兌換。隨之朝鮮的商店全部停止營業,朝鮮人民比較平靜。
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政府進行貨幣改革后,表示給工人、辦公人員等發放的薪水金額不變。因為舊幣兌換新幣的比例為100比1,貨幣升值100倍,朝鮮用新貨幣支付相同數額的薪水,相當于將員工工資上調100倍。
如今舊幣兌換新幣的時間已經結束,并沒有聽到朝鮮發生什么動亂的報導,可見該項措施贏得了民心民意。其實仔細推敲,這種貨幣改革政策和打土豪分田地沒什么本質區別,無非是財富的分配規則重新制訂而已。可以想象,那些錢財沒有存到國家銀行的人,在這種貨幣改革的新政策下,手里多余的貨幣,不受國家控制的財富會變成廢紙,而大多數勞動人民手里并沒有多余的貨幣,他們是窮人不必擔心革命。這樣的革命等于均貧富,大家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公平競爭,這樣的政策受到大多數窮人支持是理所當然的。
社會財富分配問題是產生革命的根源,中國當年的土地革命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取得財富分配話語權嗎?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了贏得財富分配話語權,如今掌握了話語權的政治家有什么不可以重新改寫分配規則呢?難道比奪取政權后才能實行制訂財富分配規則還困難嗎?朝鮮政治家敢于運用貨幣進行新的革命,重新改寫財富分配規則,其實正是避免了暴力革命的發生,沒有錢的人是不擔心貨幣如何兌換的,正相反,貨幣改革后用新幣發原來數值的工資,等于提高勞動報酬,物價只要上漲不超過100倍,就可以得到實在的實惠,這個經濟帳,政治家會算,老百姓也會算,相信在強勢政府控制下,物價是不會亂漲的,也沒有其他人上漲的機會。解放初期,我國不也采用過10000舊幣兌換1元新幣的政策嗎?生產不能滿足需求的時代,我國不也實行過票證制度嗎?票證制度的本質體現了財富分配兼顧多數人利益的原則,這是取得政權的組織在良性運用財富分配話語權的典型事例。
朝鮮目前的貨幣政策改革,應該引起人們更多的思考,雖說沒有絕對的平均主義,都說20%的人掌握80%的財富符合什么二八定律合理,但土地革命打破的就是這種所謂的“合理”,現在的貨幣兌換政策,打破的還是這種“合理”。財富分配規則,只有遵循人的道德底線,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知識創富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價值,帶動大家同富同享文明科技之果,才會有少數人可以享受更多財富的穩定基礎,否則一定會制造革命的火山,遲早會被燒死。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無產階級這個資產階級的掘墓人,就是這個道理。
我國現在的貧富差距過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其實是分配規則的偏向傾斜所致,民心民意和發展經濟是有區別的,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其實被每個人的道德底線認可,哪怕是按照智慧知識換取財富,都比用資本用公權巧取豪奪得到支持,所以分配規則是否遵守人的道德底線和心理意識,是能否被人認同的基礎。至于是否符合經濟規律,那是另外的事,難道中國的改朝換代戰爭就符合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理論嗎?
革命領袖可以帶領民眾造反奪取政權取得話語權制訂分配規則,政治家可以運用已經掌控的政權改寫財富分配規則,通過保證大多數人利益的分配規則從而保持社會穩定,推動歷史前進發展,進而贏得青史留績;理論家可以宣傳如何分配財富對大多數人有利的良策方案,從而幫助政治家取得政績,同時自己獲得名利雙收,普通老百姓怎么辦?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科學的發展不斷拓展認識論的領域,如今生產過剩時代,如何解決財富分配的問題,如何解決財富分配話語權的問題,則是值得探索的新課題。生產過剩時代,還需要采用暴力革命——奪取政權——運用財富分配話語權這種形式嗎?消費者難道自己的錢袋不能自己做主嗎?弱勢群體之所以弱,是因為沒有真正形成群體,沒有形成真正的群體。人多勢不眾,如何變成人多勢眾?自立求生存,自強爭權益!自知明方向,互助共發展。
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財富的革命》一書中心思想在革命二字!
20世紀初開始的“生產者經濟”,促進了大規模的工人和新興的中產階級對于物質渴望的滿足,生產者經濟為20世紀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生活便利。
生產者經濟承諾給世界的是“豐沛”,但是這個世界的現實是“稀缺”。相對的過剩和絕對的貧困是產生社會問題的根源。為了轉嫁經濟的不均衡和危機,甚至在20世紀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由于生產的所有產品,大大超出了市場上消費者的需求,直接導致了“消費者經濟”時代的到來。
50年代是“消費者經濟”的開始。“消費者經濟”的觀念,讓企業意識到需求問題比生產問題更重要,這促使企業要尋找新的途徑來銷售已經存在的產品。消費者取代了工人成為經濟的核心,在企業內部的工作重心也轉型到銷售和營銷職能上,以創造更多的消費者需求。大眾傳媒成為了推波助瀾者,特別是電視的出現,傳媒工具的革命深刻地創造和影響了消費者的需求和渴望。
消費者經濟也轉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借錢負債消費成為“消費者經濟時代”的關鍵,就象生產能力是“生產者經濟時代”的關鍵一樣。
消費者擁有的越多想要的更多,過度消費導致寅吃卯糧,這種力量導致了不可避免的失敗。“生產者時代”結束于過度生產,而“消費者時代”結束于過度消費。
經濟的發展必將進入更新的時代,即人們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消費者和生產者同臺表演“產消合一”的時代。今天的“創造者”就是眾多的普通人,大家每天都在創造著價值,而不僅是簡單地將生產和消費相疊加。
互聯網就象當年的電視機一樣,必將創造和影響大眾新的需求和渴望。隨著知識和產消合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財富體系是一種封閉模式的結論已經過時。經濟學家最常說的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被顛覆打破,強大的、非貨幣經濟或者叫“產消合一”的經濟,正與貨幣經濟進行著一種一直未被承認的相互作用,人們免費做一些事和他們在貨幣經濟里前行,貨幣經濟創造的越來越多的技術將被人們用來為自己做事,像一種不可思議的免費午餐流入貨幣經濟,為貨幣經濟增添了巨大的價值,兩大經濟互動的結果創造了新的財富體系。
互聯網時代,網絡生活化,生活網絡化正在改變人們的見解和習慣,不管你是否承認,網絡正逐步改變我們的生活,蠶食我們舊有的觀念。將來的趨勢,不是物美價廉服務細微就可以吸引消費者,這些誰都可以做到做好。而是不僅消費要省錢,消費的同時還要賺錢,變支出為贏利,變負號為正號,誰做的更完善,誰才能吸引消費者。誰讓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其中,才能真正的產消合一。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說的好唱的更好,但是如果靠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只能是學說逗唱,最終不過是美夢幻影。再大的水滴,也難逃被蒸發的宿命,只有匯聚成汪洋大海,才能洶涌澎湃。但沒有水溝,水滴是不能匯聚成河的。先解決匯聚的涓涓細流,避免被蒸發的命運,才能談波瀾壯闊。誰來做水頭?怎么匯溪流?這些也許是更實際的探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