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析幾個特色“理論”
(之一)
一,“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政治國情都是不一樣的,資本主義國家如此,社會主義國家也如此。美、德、法等是共和制,英聯邦、日本、丹麥等是君主立憲制,北歐所實行的民主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結合的混合模式。由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歷過多次經濟危機,每次經濟危機都衍發著向馬克思的社會主義逐步演變,使許多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方向實行政治改良,這種政治改良不同國家的差異是很大的。如果我們因為中國實行的改革就冠以“中國特色”,那么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可以在其政體前面冠以“特色”二字?! ?/p>
照理說,改革應該是向人類文明的良化方向發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只能越改越進步,但現今中國的改革的結果并不完全是這樣。如果說個什么“走回頭路”,現在倒真象是有點在走“回頭路”。
只要本著實事求是精神來觀察中國,就會發現:如今中國的經濟基礎實行的是亞當-斯密的原始資本主義,經濟精英們喋喋不休的改革腳本都是從近200年前亞當-斯密那兒販賣過來的,甚至最高層行政主管也自認推崇《國富論》;至于現今中國上層建筑,很大程度受到腐朽權貴資本主義的侵蝕和演變?! ?/p>
正因為中國原本具有的馬克思社會主義顏色在加速改變,為了利用執政黨在為創建新中國的長期奮斗中所積聚的政治道德力量,為了把已經深入人心的“社會主義”底牌打到底,為了對執政理念有個承上啟下的交待,只好把如今邊緣化的中國冠以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p>
二,“實踐是撿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是撿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是個哲學命題,但一演變成政治口號,就不免帶有實用主義的片面性?! ?/p>
首先,真理的根本屬性是客觀性,不依人們主觀意識而轉移;人的社會實踐是種主觀行動,真理是不受實踐制約的。
第二,哲學中的“實踐”同社會活動中的“實踐”是兩個根本不同屬性的概念,從深度和廣度上說都有質的區別。哲學中的實踐是全社會實踐的總和,這是需要大數量、長時間社會實踐來組合。按照哲學觀點,“實踐是撿驗真理的標準”也只具有單向準確性,如果把“哲學實踐”偷梁換柱為“社會實踐”,那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很顯然,任何局部、短期的實踐是不能驗證真理的,局部、短期成功并不意味著認知正確,失敗也不一定證明認知錯誤?! ?/p>
第三,社會實踐僅僅是種社會活動,本身不具有標桿性。人的社會實踐紛繁千萬,不但不成標準而且還得憑借其它標準來判定正誤。同種實踐不同人會獲得不同結果,同種結果不同人會有不同評估,這種本身需要外部標準來界定的東西,不可能構成撿驗真理的標準,更不可能是唯一的。這句命題把客觀世界最關鍵一維忘掉了,這就是“時間”?! ?/p>
第四,真理既具相對性又有絕對性,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而人的社會實踐僅是滄海中一粟,單個社會實踐根本不與真理同處一個數量級,也根本無法去談撿驗真理。真理的認知是無限的,而人的社會實踐是極有限的,任何單一真理都具有運動和變化,對它的認知都具有無限性,用有限的實踐來撿驗運動變化的真理,實為笑話?! ?/p>
第五,真理是科學,有的要靠大量、長時實踐才能認知,有的卻在現實中難以實踐。人們無法用實踐來撿驗愛因斯坦相對論,光速每秒130000公里,是否是真理?這個例子告訴人們:如果撿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愛因斯坦相對論只能是悖論。
還有其它理由,在此不一一列出?! ?/p>
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中國一些特色理論帶有強烈政治需求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先有需要再去創新一種理論的典型。周為民發明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本是承上政治權力進行的小課題研究,一經頂層認可,立馬風行于中國特色界,犬鼠精英一時傾巢引經據典,把這個胡說八道的悖論,詭辨成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理論,就成我國財富分配一個正式原則。
效率就是效率,公平就是公平,效率是個物質數字概念,講的是“經濟增長”,公平是個人文道德概念,講的是“收入分配”,這兩個概念本是平行關系,沒有交叉,更不會互逆。犬鼠精英們硬要把效率與公平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扯在一起,并大肆宣染效率與公平的可逆性,無非是說要提高效率就得犧牲公平,要提倡公平就會失去效率,實際就是打著求效益的牌子為權力社會制造的人類不公大開綠燈!“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明白無誤告訴人民:為了注重效率,只能失去公平。在這里,“兼顧公平”只是一句忽悠人的話,實際是不顧公平!
把平均主義的弊端強加在“公平”身上,并硬把“效率”從公平中分離出來,拼湊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么一個荒誕絕頂謬論,無非說明社會主義是公平但低效率,資本主義雖缺公平但高效率,引伸開來就是全民經濟、計劃經濟、按勞分配低效率,個體經濟、市場經濟、按資分配才是高效率。
我雖不是社會學科出身,但自這個理論出現在十四屆三中全會公報上起,我一直留心所有經濟精英們論述,那種吹喇叭、抬轎子的鼠犬勁,叫人讀起來實在臉紅。我也盡可能去留意外國經濟學家的論述,可至今,我連一句效率與公平相連論述的影子都沒看到,只有中國精英大談特談“效率與公平”,真正一個中國特色!
是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效率和公平不是魚和熊掌的關系。魚和熊掌同屬物質領域,效率和公平就不是這樣,一個是物質經濟的量的指標,一個是精神文明性的概念,這兩個本來不同領域、不同量化、不可對比的東西,卻用中國特色捆綁在一起,叫人領受強權惡理的厲害!
這個效率與公平博奕好比關公戰秦瓊,至今還在中國特色頂層攪來攪去,真叫人哭笑不得!
如今犬鼠精英掌控話語權,集特色理論的發明權、解釋權、使用權、占有權于一身,無權人要提點異議都很難,只有聽的份?! ?/p>
…………
二00九年十二月七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