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該不該、會不會出現“蝸居”
電視劇《蝸居》引起熱議。主要是對實際住房分配差異很大表示不滿。但是我們看到,前幾年多數主流媒體和主流學者都在告訴大家:中國的人均住房還很少,有大幅提高的空間。很多文章的標題就是“美國人均住房60平米,中國人均住房16平米”。尤其是中信等銀行研究機構,都說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太小。王石聲稱中國人均住房面積1 6-20平米。如果中國人均住房確實很低,出現蝸居現象是不稀罕的。如果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實際已經很高,出現很多居民蝸居就有些奇怪了。
人均住房面積高還是低,只能與世界同等人均收入水平國家居住面積相比,不能與美國比。也就是人均GDP達到什么程度,住房面積相應是什么程度。下面是根據中國統計信息網站公布的世界銀行按照購買力評價法計算不同收入國家(前)的人均國民收入(中),以及建設部資料顯示的不同收入水平國家人均住房面積(后):
低收入 國家 :1149國際元;8平米以下
中低收入國家:4911國際元;17.6平米
中等收入國家:5952國際元;20.1平米
中高收入國家:11868國際元;29.13平米
高收入國家 : 36100國際元:46.6平米
同一表中,中國按購買力評價法計算的人均收入為5370元,大約相當于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之間44/66的位置。如果折算人均住房,應該在18.7平米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現在人均住房達到18.7平米,中國符合正常國家在這個階段人均住房水平。
人均收入與人均住房之間關系,不是說同樣人均收入水平下,高了就好,低了就不好。這個關系是指“通常國家是這個樣子的”。明顯高了或者低了,會說明經濟生活中有些問題。
到底中國人均住房情況怎么樣?根本不用猜,只用看國家統計局網站,也就是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就知道了。因為只有這一個數據是國家立法承認的數據,也是統計最嚴格、歷史連續性最強的數據。其他數據統計的主觀目的都很強,不足取信。
2008年年鑒上說,中國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7.1平米,2007年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1.5平米(空了2007年數據)。據此我們可以推算出2009年底中國人均居住面積。
2004年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從2001年的20.8提高到25.0,年均提高1.4平米。2005年開始放緩,到2006年平均年增加1.05平米達到27.1平米。07、08兩年顯然不會高于2007年,大約為1平米,也就是說2008年年底達到29.1平米。2009年房地產銷售急劇增加,預計年底銷售是2008年的兩倍,也就是說可以達到31平米左右。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住房面積擴大速度基本在0.8到1平米之間。2008和2009年增加1.7平米是正常的,年底達到33.2平米。我國城市化率大約為45%,綜合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32.2平米。
如果這樣看,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異乎尋常地高于一般國家在這個階段的水平。也可以說比正常狀態高出72%。
有人說西方住房用的是“居住面積”,因此是“使用面積”,中國“住房面積”說的是“建筑面積”。這是胡說。西方買房子是按建筑面積買的,誰去測量統計室過內面積?國家統計部門?沒這樣的統計,西方也只能用建筑面積來算居住面積。
有些人為了把中國人均住房面積降下去,說中國城鎮居住面積是按城鎮居民房面積除以戶籍人口,不是按居住人口算的。這更不說明問題。如果有城鎮居住而未被統計的人,那他一定在另一個口徑中被統計了,也就是農村住房中。兒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高于城鎮,因此這不會減低32.2平米的數字。
把人均住房面積說低的人,基本上都是開發商的托。
發達國家平均46.6平米人居居住面積,主要是因為美國人均60平米給抬高了。歐洲多數國家在35-40平米之間,日本只有31平米。因此46.6平米數字有些不符合實際,放在38-40平米才合適。如果按發達國家40平米,按照中國現在人均居住面積,中國人均收入應該達到18524國際元,是現在水平3.2倍。
因此,說中國現在房子多了,根據很充分。說中國住房面積還不夠,就沒有什么依據。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望,與人均收入水平高度相關。
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非常高了,不應該出現蝸居。是不是電視劇瞎編呢?計算一下就知道了。
中國居民消費占總分配GDP的35%,城鄉儲蓄率大約為20%。換算下來,居民收入大約占GDP的42%。也就是如果人均GDP是10000元,某群體人均收入20000元,則相當于這個群體的GDP人均20000元/0.42=47618元。2007年中國城鎮居民最高收入20%群體人均收入30000元。換算下來,相當于這批人人均GDP74000元人民幣。2007年,中國人均GDP19000人民幣,按5370國際元指標,折算率為350/100。這樣算下來,城鎮有1.2億人的人均收入水平達到21142國際元,接近高收入國家35100元水平。這批人主要是官員群體,老板群體,教師、醫生、記者中有黑色、灰色收入的群體,因此,統計局抽樣調查統計不到黑色和灰色收入。王小魯調查實際收入為城調隊數字的1.5倍左右。因此,這些人實際人均GDP收入可以相當于53000國際元。遠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否則,中國怎么可能蓋出這樣多的房子,房價提多高還有人買呢?這1.2億人人均住房達60平米甚至更高都很正常。
2007年,中國城鎮最低收入5%的群體收入3358元,這個群體折合人均GDP2258國際元,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人均1870國際元僅僅高20%,他們要是蝸居了,一點不稀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