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廣告能否打贏中美貿易戰
司馬平邦
在國內查不到CNN的廣告報價單,也不能馬上查到由中國商務部推出的“中國制造”廣告在CNN的美國頻道、美國頭條新聞頻道、和國際亞洲頻道播放的頻率和所有具體時間,所以,我也沒法向讀者提供這次“中國制造”廣告登陸美國主流媒體究竟要花多少銀子,是花一直堅挺著的人民幣,還是花正搖搖欲墜的美元。
但我覺得,話要說到亮處,商務部有必要以適當方式向中國公眾公布這則所謂國家形象廣告的具體花費。
據查,這則廣造的制作商北京的國安DDB公司。
有媒體上說“商務部投放‘中國制造’廣告網上火了”,但不幸的是我找遍百度視頻,也沒有看到那30秒的“中國制造”電視廣告的視頻,顯然,槍稿一篇。不過這也不什么,反正這則廣告也不是做給中國人自己看的。
也有媒體說,“中國制造”向CNN投放,主要是為了迎擊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產品在美國和歐洲遭遇的貿易戰,不用說,在美國主流媒體投放,當然是為了迎戰中美貿易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告訴記者,在中國產品的海外消費者和進口國中,廣告強調“中國制造世界合作”的宣傳內容是適當的,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產品了解太少,尤其是一些中國產品質量問題被人為地放大,使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產生信任危機,這次的廣告片是“亡羊補牢”。
不過,我倒想聽到上述媒體和梅先生進一步解釋:一方面明明是美國政府為了轉嫁國內經濟危機而對中國產品發動的貿易戰,中國如何利美化國家形象的硬廣告方式對抗之;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卻要給美國媒體開出大筆廣告金,以圖打贏與美國的貿易戰――所以,至少,現在我聽說的關于用一個所謂國家形象的電視廣告就打贏中美貿易戰的解釋是挺荒唐的。
還有一個說法更可笑,即商務部去年已經開始策劃這則廣告,但因為受到“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影響,廣告推出延后1年,現在“三聚氰胺”事件過去年余,或者我們以為可以播出了――這種說法一方面放大了美國人對中國商品的關心程度,出了一個毒奶粉,我們自己先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嚴重低估了美國人的記憶力,我不相信僅過1年,那些真正想記得中國“壞”的美國人把“三聚氰胺”的事給忘了。
我已經不算是記憶力很好的一個人,但我清楚記得就這個現在正播放“中國制造”廣告的CNN電視網,早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曾借機利用其強大的傳播影響力惡意制造中國在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方面的嚴重負面新聞,挑動民族間仇恨,而且是一直在“CNN制造”,這樣對中國有過明顯敵意行為(而且已經被證明許多是偽造證據)的媒體,按我的想法是我們要怎樣把它搞黃,沒想到,它現在卻可以接下大單的“中國制造”廣告――是不是我可以理解,這一次其實是“CNN制造”真的打敗了“中國制造”。
連“CNN制造”都打不過,我們能指望“中國制造”去打贏“美國制造”的貿易戰嗎?
在我的想像里,由中國商務部向CNN為播放“中國制造”付出的那一筆巨額廣告款正在供養著某些人,而這些人將更有力氣偽造中國的種種負面政治新聞,挑拔中美貿易戰。
其實,這種“中國制造”與“CNN制造”的乖張關系,倒很那像捏在美國人手里的中國的1萬多億美元外儲的命運。
也許中國這個國家的確需要在美國打一個所謂的國家形象廣告,倘真那樣,播出平臺也一定不應是CNN――那會是誰呢?如果找不到,OK,咱就不打。
我亦向一位身在美國的華人求證這則“中國制造”廣告播出后將在美國獲得怎樣的回報,但大家最起碼的看法是,與其打“中國制造”,不如打“中國海爾制造”、“中國聯想制造”,“中國制造”訴求推銷中國,但說實話,一來“中國”并不算什么商品,二來,“中國”在那些對它感興趣的美國人的印象里,它就是一個意識形態明顯的政治體,而中國商務部想花幾萬幾十萬美金讓一個意識形態傾向明顯的CNN改變其政治立場都不可能,怎么可能憑這幾萬塊幾十萬塊美元就改變某些美國人心中對“中國”的那么多偏見。
再者,廣告廣告,廣而告之。
美國有3億人口。
中國的13億人口。
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要把自己的國家形象用硬廣告形式推到一個3億人口國家面前,咱也太太太那個了吧。雖然中國現在的GDP還離美國有一段差距,但這好說不好聽,聽著挺別扭,說實話是這種別扭感才促使我寫出上述文字,以表達我的別扭。
貿易戰,在中美之間,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國家經濟體之間的金錢戰爭,戰爭的結果只能埋伏在這兩個經濟體的物對物、錢對錢、智對智、人對人的交鋒中,這時,中國忽然主動向對手送了一個“中國制造”的廣告,就像兩強交鋒,劍拔駑張連雙瞳都瞪出血的時候,一方忽然莞爾一笑,忸怩作態一下,你是要主動服軟還是使出又一個障眼法?你讓對方如何接招呢?
就怕對方根本不管你莞爾什么或忸怩什么,趁你自己莞爾忸怩著,上來一掌拍死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