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也就是二00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七點的《新聞聯播》節(jié)目中,我們看到了央視介紹了近30年來一直堅持走集體發(fā)展道路的“華西村”。這不能不說是央視的一大進步,然而“美中不足”,央視主播卻死拉硬拼地將當年華西村發(fā)展集體企業(yè)與“割資本主義尾巴”扯到了一起,并將其對立起來,真叫人啼笑皆非!《新聞聯播》的主播大意是這樣介紹的:“當年華西村為了解決農業(yè)資金的投入不足,他們辦起了企業(yè),這在當時‘割資本主義尾’環(huán)境下是很不容易的”!這就使人大惑不解了?難道當年“割資本主義尾巴”就是割掉集體企業(yè)?或者說發(fā)展集體經濟就是反對“割資本主義尾巴”?
世人都知道,當年“割資本主義尾巴”是針對資本主義個體(私營)經濟和封建主義小農經濟意識而開展的,它提倡的是“走集體化”發(fā)展道路,反對的也正是資本主義私有經濟和封建主義小農經濟。如果說其有點過“左”,但其大的發(fā)展方向也是正確的,要樹典型也要將華西村樹為“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典型,而不是反對“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典型吧?可《新聞聯播》在介紹華西村時,只字不提該村“堅持走集體發(fā)展道路”,反而說其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環(huán)境下,發(fā)展村辦企業(yè)“很不容易”。《新聞聯播》只所以這樣做,其目的就是掩蓋華西村取得巨大發(fā)展成就的真實原因,把所有發(fā)展成就歸功于“精英”們主導的“市場化”、私有化和個體化;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資改精英”們的無知、無恥以及智商的低下。華西村、南街村、劉莊等一批富裕村全都是在“改開”以來仍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典型,你不宣傳也就罷了,要宣傳就得實事求是地把其發(fā)展經驗講清講透,而不是遮遮掩掩、刻舟求劍、張冠李戴,硬把個堅持走集體發(fā)展道路的華西村說成是反對“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典型,結果是食得其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又是何苦呢?資改精英們自已智商低,但不能把老百姓的智商看得與自已一樣低嘛,更何況“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斀竦闹袊惺齼|之眾,比“精英”們智商高的大有人在呢!
新中國成立60年了,中國人民早已從歷史的長河中看清了組織起來的力量。無論是社會的發(fā)展、經濟的發(fā)展、文化的發(fā)展、軍事的發(fā)展,沒有“組織起來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的;當然,資改精英們會說:搞資本主義也可以將人們“組織起來”呀!然而,“組織起來”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組織起來”,它匯聚的是大多數人的意愿和智慧、惠及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另一種是在資本主義或者封建主義私有制度上的“組織起來”,它匯聚的是極少數人的意愿和智慧、惠及的是極少數人的利益,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依靠剝削和壓迫將人們“組織起來”的;因此,兩種“組織起來”的形式,具有兩種根本不同的性質和不同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以第一種形式,將人民“組織起來”,不僅打敗了當時強大的國民黨,而且還打敗了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國部隊和一切敢于來犯的所有侵略者,可稱為“無往而不勝”;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以第二種形式“組織”了八百萬軍隊,而且還有美帝國主義的支持,結果卻由強打到弱,最后跑到海島上去了。誰優(yōu)誰劣,不言而喻;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還是用第一種“組織起來”的形式,幾呼把所有的中國人都“組織起來”了,在短短的二十七年時間內,將一窮二白,經濟非常落后的中國,建設成具有現代工業(yè)體系、農業(yè)體系、國防體系、科學技術體系、教育體系的現代化強國,而且這一切都是在全體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所謂:“過苦日子”),但又無怨無悔的情況下實現的。在“改革開放”后的三十年里,兩種不同的“組織形式”和制度同樣有著鮮明的對比。我們不說國家組織的發(fā)展:因為國家組織的發(fā)展都是全民所有制度下,組織形式所取得的發(fā)展,這里還包括國家用全民的權力和資產,工農失業(yè)失地的“陣痛”,幫助私營企業(yè)、個體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所取得的發(fā)展。我們只把改革開放時,分田單干即所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典型小崗村與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典型華西村、南街村、劉莊人民公社等進行對比,看看誰的發(fā)展快,誰的富裕成度高,誰的社會和諧,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嗎?所以“組織起來”,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組織起來”,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和道路。在社會主義國家里,“資本主義尾巴”是遲早都會被“割”的,不“割”就會阻礙社會的發(fā)展,不“割”社會就不能和諧,不“割”就不符合科學發(fā)展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