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官員言必與國際接軌,時有超越國際創造世界第一。這不,有報道說中國的博士數量目前居世界第一,而且,中國最大的博士群體在官場,這又創造了一個世界第一!但這個第一國人似乎無法驕傲。因為,言必國際的官員們,這次是“千年馬桶漂過大洋-臭到國外”了!
批量速產碩士博士
不知何時,名牌高校爭相辦起什么分校、管理學院、培訓中心、研究生院。這些高等之地逐漸演變成了碩士博士帽批發市場,碩士博士學位的金牌成色日漸變淺。這些中心為了擴招生源,猶如夜總會短信招客,群發短信廣而告知,“本中心系名校所辦,半脫產或在職學習,名師集中授課、專人輔導,2年學業1年完成,畢業頒發國家承認之碩士博士學位。” 前提當然是高額學費。市場經濟嘛,雙贏交易。高校收錢、官員戴帽。曾有學員透露,學費中競包括去歐洲的1-2次游學課程的費用。只是既為官員,學費多數自然由有求辦事之人或單位贊助,學費不是問題。如此批量速產的博士碩士,成色不足也就不奇怪了。
晉升是追求文憑的動機
君不見每次媒體報導新晉官員,其學歷如房價逐年看長。以前多數是大專本科學歷,后來是碩士漸多,再后來博士越來越多。高官必定有高學歷、高學歷必定是高學識、高學識必定有高能力,這似乎早已成為了普遍的共識。自從發現高學歷有助官位提升,官員們就如蒼蠅盯住了“速成文憑”這只臭雞蛋。有關報道稱“最有本事的是不學也不考,憑權威和掛名獲得文憑;次有本事的用公款或拉贊助交學費、跑關系,與高校互通有無換來學歷;最沒本事但也是“最高尚”的,則花錢請“槍手”寫論文甚或代考,自己參加考試也是打點好之后走過場。”在官場,有高學歷不一定能晉升,但沒高學歷肯定是少或沒機會晉升。因此,為晉升計必先備碩士博士帽,至于成色如何不足慮,關鍵在于有還是沒有!被雙規的“雙碩士”市長許宗衡就是樣板,他原本是湖南省交通學校畢業的中專學歷,在職位升遷中其學歷也不斷升級,先讀“在職讀研究生”混得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的碩士,后未出國又獲得美國夏威夷國際東西方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據報道該大學的學歷沒獲得中美教育部門承認。
碩士博士泛濫的危害
如果是大批具有真材實料的專業博士充實到官員隊伍,有助于改變官場人文生態,提高干部隊伍的知識水平和領導能力,相信老百姓高舉雙手支持。但博士頭銜是來自權力尋租,不是先成博士再成官員,而是先成官員再成博士。這只會讓身為公權力代表的官員被百姓恥笑,公權力誠信受損。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高校明知官員不做學術研究,為何要授予其博士碩士學位?唯權唯利而作賤自己,是典型的奴才諂媚行為。高校作為文化、文人的代表,在權錢名利交易中失去獨立立場,令文人失氣節,令文化不再受尊重!官員中水貨文憑的泛濫,暴露出官員的虛偽與道德喪失。最大的禍害就是,令官場乃至社會中廉恥不分,“劣幣驅逐良幣”,令知識、文化、文人得不到尊重。試問一個不尊重文化、看不起文人的社會會有怎樣的前途?
因文憑泛濫而令文憑貶值,這可能是高校和官員始料不及的結果。當中央領導提出“選拔干部要德才兼備更注重德”的今天,當高學歷因“水份”失去了應有光環的今天,再獲提拔的高官,其學歷及碩士博士文憑的真實性,將曝光在大庭廣眾之下任人評說。如果某官員的博士學位來自“XX國際東西方大學”,相信他頭上的這頂碩士博士帽將會令他后悔終生。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