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敬 璉 有 的 只 是“狼 心”
迎 春
讀了《京華時報》2009年10月8日《吳敬璉:經濟學家的良心》(以下簡稱《良心》)一文,不禁啞然失笑。實際上吳敬璉不僅不能說是“經濟學家的良心”,而是沒有良心,只有“狼心”。
沒有“良心”
《良心》文中說:“ 吳敬璉也曾一度隨波逐流。20世紀60年代反右派運動中,他努力跟上愈來愈“左”的政治形勢。”他不僅充當了批判孫冶方的“打手”,而且寫出了“被認為當時“左”的經濟理論的代表作。他在歧路上似乎要越走越遠了。”這里不說所謂的“左”的政治形勢,只說作為“經濟學家的良心”的吳敬璉,當時卻“隨波逐流”、“努力跟上---政治形勢”,表明他那時沒有“良心”,不然怎么會“在歧途上----越走越遠”呢?
人們難以避免理論認識上的錯誤,有理論錯誤也不能證明這些人沒有“良心”。但是,為“努力跟上----政治形勢”,“隨波逐流”,在社會科學院參加對孫冶方的批判時,還能寫出“被認為當時‘左’的經濟理論的代表作”,說明他的理論認識已經超出一般研究人員的水平。這種不顧是非曲直,只求“跟上政治形勢”的批判;這種“隨波逐流”的理論工作者還有“良心”可談嗎!恰恰相反,這正是他沒有“良心”的明證。
有的只是“狼心”
吳敬璉讀過《資本論》,知道馬克思揭示了勞動力成為商品,小商品經濟就變成為資本主義經濟,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確立,必然使廣大的工人、勞動群眾喪失主人翁地位,重新淪為雇傭奴隸;必然出現兩極分化;必然會發生經濟危機等等。但是,他這次又是為了“努力跟上政治形勢”,用“市場經濟”的概念,取代商品經濟的概念,抹殺小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區別,大肆宣揚“市場經濟”,獲得了“吳市場”的稱謂,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提供了理論依據,從而榮任國務院發展中心的研究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要職。
正如馬克思所揭示的,我國實現了所謂的“市場經濟”,廣大工人紛紛下崗、失業,一些工人被騙進了“黑磚窯”;不斷有工人死于各種礦難;斷指的工人數以萬計;出現了張海超開胸驗肺等事件,工人階級重新淪為雇傭奴隸;大量農民背井離鄉,到城市當農民工;社會的兩極分化十分突出,真是“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的威脅著經濟的發展;不僅如此,所謂“市場經濟”還“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共產黨宣言》《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53頁)于是出賣肉體、色相、販賣婦女兒童等,在我國社會竟成為了產業;連官場也成了“市場”,賣官買官的現象已不少見。總之,我國的勞動人民被吳敬璉的“市場經濟”理論,從主人翁推入了弱勢群體;我國社會幾乎已淪為“現金交易”的社會,而他卻因此成了經濟理論、學術界的權威,并以此為榮,這不說明他沒有“良心”,只有“狼心”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