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5日,正在朝鮮訪問的溫總理一行,乘車顛簸了2個小時后,抵達平壤以東約100公里處的平安南道檜倉郡,這里曾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所在地。1957年,志愿軍和當地群眾共同建成了志愿軍烈士陵園。陵園占地約9萬平方米,是朝鮮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志愿軍烈士陵園,有134名志愿軍烈士長眠于此。
1958年,周恩來訪問朝鮮時曾來過這里。
自1976年毛澤東去世后的33年間,溫總理是惟一祭奠毛岸英烈士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在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烈士墓前。溫總理獻上花束,含著熱淚說:“岸英同志,半個多世紀了,我代表中國人民來看望你。祖國現在強大了,人民幸福了。你安息吧。” 說完,朝毛岸英塑像三鞠躬。
老邱注意到,央視在播發這條新聞時,用了一段溫總理說這番話的同期聲,“三鞠躬”也一個不漏地播了出來。根據時政新聞處理原則,如此濃墨重彩處理這一細節,必定事出有因。
聯想到今年國慶閱兵式前一周,才決定在游行方陣中增加“毛澤東思想標語方陣”,暌違30多年的《東方紅》樂曲,重新回蕩在神州大地。老邱將溫家寶憑吊毛岸英這條新聞的表現手法和“毛澤東思想方陣”的出現,揣摩出中央高層一絲非比尋常的氣息。

這表明鄧小平提出“要將毛澤東的功績和他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的觀點將被重新認識。而此前20多年中,包括鄧小平自己對此都有所忽略,以至于人們開始忘卻對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

雖然這個方陣臨近國慶閱兵才決定增加,顯然是中央高層在最后關頭作出的決策,說明重新認識和看待毛澤東不僅是民意,也是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共識:“毛澤東思想”將繼續成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畢竟,毛澤東思想指導我們打了勝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是毛澤東不容抹殺的歷史功績。
列寧曾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蘇聯解體,蘇共垮臺,就是“忘記過去”的直接反映。前車之鑒,中共豈能重蹈覆轍?

一代偉人毛澤東生前沒有勇氣面對逝去的兒子,所以他從來沒去朝鮮憑吊過。溫家寶總理代表祖國人民含淚祭奠,了卻了毛主席生前一樁心愿。岸英,您可以安息了。
溫家寶憑吊新聞的視頻地址:http://news.qq.com/a/20091005/000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