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筆者復員回鄉務農。一踏上故鄉土地,就背上尚未解開綁帶的軍被,進了公社學習班接受批斗,罪名是四人幫幫派體系。
公社學習班結束后,縣路線工作隊進村,把筆者關進大隊倉庫禁押,派了二名民兵專職看管。其中一位是氏兵連長,共青團員。那時,基層民兵組織很健全,不時地參加武裝部的軍事訓練,肩負著地方治安與打擊壞人壞事的重任。由于出身軍人,所以對二位看守民兵禮貌有力加,接受嚴密監管。筆者對民兵印象很深,服役期間,有幸采訪報導過浙江玉環坎門基干民兵營的先進事跡。坎門基干民兵營在解放沿海島嶼大鹿山時立下赫赫戰功,是國防部授予的光榮稱號。這個民兵營建制三個連,一個營直屬排,配有輊重火器,還有迫擊炮。民兵分布在坎門鎮,釣槽大隊,坎門大隊,有漁民,農民,干部,工人,職工。他她們可以在40分鐘內從睡夢中警醒全營集合完畢待命,勞武結合,生產練兵兩不誤。
分田單千之風不但毀了生產隊集體,也毀了民兵組織。幾十年耒,再也聽不到民兵連長這一稱呼,更看不到民兵訓練了。民兵,已在鄉村消聲諾跡,某些地方即使有,也可能是名存實亡。
六十華誕,國慶閱兵,女民兵方隊向國人走來。從電視機上看到女民兵方隊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天安門時,胡總笑了,使勁地鼓掌。筆者眼睛濕潤了,驚喜與感嘆交集。祖國沒有忘記民兵,人民需要民兵。民兵,還有其應有的作用與地位。
抗戰時期,武工隊,游擊隊配合正規部隊作戰,民兵同樣是重要的作戰力量。地道戰,地雷戰,大別山,平原,那一次戰斗少了民兵?民兵,是人民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進入了和平建設年代,還要不要民兵?回答是肯定的。一九五八年九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加強民兵隊伍建設的決定。十月一日,女民兵方隊天安門廣場首次亮相。
一九六一年二月,毛澤東為女民兵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爰紅裝愛武裝。
著名的西沙之戰,我們的中華兒女——民兵,面對侵略者迎頭痛擊,打出了中華兒女的八面威風,使一切反動派心顫膽寒。
看著今天的紅玫瑰方隊,想著戰火中的民兵,想著幾十年來基層民兵組織渙散的情景,一份失落感涌上心頭,一家一戶的單干,青年勞力基本上走散,各地民工'農民工流動變化復雜,推進組建基層民兵已近空談。難怪人民網介紹,這次女民兵方隊的成員來自多方位多部門,各色各類的人員都有。筆者懷凝,她們平日里是不是民兵,有沒有搞過民兵訓練?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她們僅是為參閱而練步伐,難怪除了整齊的步伐,完全象似模特表演。看來,北京也可能已沒有民兵組織,我們鄉下人不清楚。
咋一看紅玫瑰方隊,如果不是播導介紹,真以為走來模特表演隊。那有女民兵穿玫瑰紅兵裝?玫瑰花雖然好看,但它是花瓶里的擺設,沒有梅花頂風敖雪的錚錚鐵骨,沒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之清廉。人老了,不知道時下的女民兵該穿什么兵裝?但筆者認為,妖艷的玫瑰紅裝穿在女民兵身上,是對中華兒女奇志的侮辱,也是對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公開對抗。不知是編導的失誤呢,還是意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