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話時髦 則信用日衰
兼擠兌“財政收入60年長千倍”
春 秋 行 09·09·22
《求是》旗下月刊《小康》的“信用小康”調查有幾年了,08~09年度結果稱:在“您相信政府公布的各種社會經濟調查數據嗎”的調查中,認為“僅作參考,摻假的成分很多”或“絕對是假的,從來都不信”的比例高達91.1%;而在2007年的調查中,這個比例是79.3%。公眾對政府行為的信任度直降10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失信問題相當嚴峻。并稱:最近的十年被認為是人際信用關系最差的時代。將近九成的人將原因歸咎于“急功近利的社會環境”。
竊以為,鬼話時髦,是“急功近利的社會環境”的典型表現,更是政府信用日衰的“毒藥”。新式鬼話是繼“假、大、空、套”話的又一“創新”,似乎是專為證明“特別是…”而時髦起來的。
啥叫鬼話?定義起來,頗有“只能意會,難以言表”的尷尬。只能試著舉例解釋一下:就統計忽悠和調查欺詐的數字游戲而言,真真假假,似真摻假;虛虛實實,如實卻虛;藏頭露尾,云里霧里,胡編亂造,胡攀亂比的均屬新式鬼話。言者臺上信口開河,只有嘩眾取寵之心,全無實事求是之意。聽者心知肚明,便奉以:講鬼話!那宣傳效果是適得其反,信用日衰便是自作自受,然官府主媒樂此不疲,不知悔改。當然,鬼話不止流行于“數字家”們,其他的如:滿肚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分田單干“血手印”18人,竟成了“復興之路”的排頭兵;私有化強搶惡奪國資民財,叫做“產權明析”、“改制重組”;“打腫臉充胖子”,謂曰“韜光養晦”;明明法律禁娼,權威官媒卻隨心懷叵測的西崽起舞,冠妓女以“性工作者”合法身份稱號,并居然“調查”出娼妓群體信用位列殿軍,在軍人、學生之上。啥時候中國“娼妓如云,嫖客如雨”了?添堵作亂乎?為淫業合法化鼓噪乎?我雖常針貶時弊,少留情面,但對此項心機詭詐的“調查”命題、結果,就是存疑、不信;眾目睽睽下的央視新樓:跪女“大褲衩”+指天細“男根”的性隱喻,招來一片怒譴聲,精英云,“留到100年后再去評說”(《環球時報》08.26日)…真是俯拾即是,一言難盡哪。只好專在高官“數字家”里頭找個典型說說,擠兌擠兌“財政收入60年長千倍”的鬼話。
本來嘛,建國一甲子,大張旗鼓宣傳六十年光輝成就,理所當然!擺前比后、橫向比較,贊發展、夸進步,鼓信心,更無可厚非,大量事實也擺在那里。對于“特別是…”,人民是懂得講“一分為二”的,群眾的責難及意見無非是:為誰“改、開、接”?誰所有?花落哪家,果在誰手?災降何處,難臨哪方?中國快速慘烈的兩極分化冠于全球,人民消費占GDP比例排在最不發達國家之后尾。這一切,在大喜慶日子可以少提免議,但鬼話連篇就讓人受不了。
財長如是說:“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持續推進財稅改革,形成了良性、健康、可持續的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財政收入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1950年全國財政收入62億元…2009年預算安排66230億元,60年間增長1000倍。全國財政收入從1950年62億元開始,到突破1000億元,用了28年時間;從1000億元到1萬億元,用了21年時間;從1萬億元到6萬億元,用了9年時間。”其他的什么XX地區、YY貧困村…“改、開”后收入增加幾十、百、千倍的報道不絕于耳。如此說詞,草眾側目,方家齒冷,徒增逆反心理,幫倒忙。用GDP糊弄國人,已經極難。用財政收入、個人收入增長XXX倍忽悠民眾,只能招致蔑視反感。
先不說50年與09年有無此等可比性或應怎么比。首先,分幣早已在市場消失,央行也早不發行了,人民幣最少貶值十倍,絕無異議吧?你那“1000倍”的準確率頭一個折扣,就得至少打掉九成,剩下“100倍”了。六十年,百倍增收,足可驚天地泣鬼神,倘避開如何分配這個要害,怎么歌功頌德都不為過份。但這“增百倍”是貨真價實的嗎?經得起驗證推敲嗎?
新中國成立于1949年十月一日,至1952年為國民經濟恢復期,1953年國家統計局頒布了《1952年工業產品不變價》,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其后才有人民幣幣值、物價可比性。
自此,國家統計局先后五次制訂了全國統一的工業產品不變價和農業產品不變價,即:1949年至l957年使用1952年工(農)業產品不變價,1957年至1971年使用1957年不變價,1971年至1981年使用l970年不變價,l981年至l991年使用1980年不變價,從1991年開始使用l990年不變價。以上五個不同階段的年份,因使用不同的不變價格,在比較時還需要用價格指數換算成可比價格。原應制定的2000年不變價,偏偏在價格翻跟斗的年段突然不設了,信口開河起來,更忘了“可比價格”一說。
貨幣的現實價值體現在其實時購買力,這點常識,連只要能上街買零食的童稚都明白,精英們果真是鬼迷心竅!
稍稍回顧一點幣值史事。
中國學者研究結果表明,自北宋以降一千年來,黃金的國內基本生活資料購買力基本持平。
1971年8月,美國尼克松政府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美元——金本位制”,終于完全崩潰。時黃金價123.5萬美元/噸,1.234美元/克。至近日,金價漲至1000美元/盎司,折3520萬美元/噸,35美元/克,。貶值約28倍。同期石油價格1.5~2.0美元/桶,目前如按70美元/桶計,實際漲價僅25~75%。
黃金依然是當今國際最硬的通貨,
前三十年,國內黃金雖不能自由流通,但也是有價的,以下是人民銀行黃金收購價。
公布時間 |
黃金收購價格 | |
元/克 |
元/兩 | |
1949-10-1 |
3.04-3.528 |
95-110.25 |
1957-10-1 |
4.16 |
130.000 |
1960-07-01 |
5.44 |
170.000 |
1963-01-01 |
7.68 |
240.000 |
1973-06-01 |
8.40 |
262.500 |
1979-11-01 |
12.50 |
390.625 |
1980-07-15 |
16.00 |
500.000 |
1985-02-01 |
22.40 |
700.000 |
1985-09-01 |
28.80 |
900① |
1986-12-01 |
32.00 |
1000.000 |
1988-06-01 |
38.40 |
1200.000 |
1989-01-01 |
48.00 |
1500.000 |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美元——金本位制”時期,美元對人民幣匯兌結算(含僑匯)自1955~1970年是固定的,始終為2.4618,1971年“美元——金本位制”崩潰,隨后對黃金不斷貶值,人民幣堅挺,隨之對美元升值,1971年為2.2673;1978年為1.4962。
如果勉強比之,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美元——金本位制”崩潰之日黃金價1.234美元/克,與同時國內黃金價7.68元/克折算,人民幣/美元匯率可折算為6.22,與當前匯率約6.82~6.83竟驚人的相近。是偶然巧合,還是必然相近?筆者無此功力作答。自2004年央行不再公布黃金收購價,隨行(國際)就市了,目前金價約200元/,約近1950年的60倍,1978年的24倍。
在初步工業化之前的農業國家,尤其中國,糧價是“萬價”之本,1953年10 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同年11月19日中華人 民共和國政務院194次政務會議通過《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并于11月23日發布施行,糧食“統購統銷”于1954年全面實施,糧、棉、油購銷價全國相近,隨經濟發展分階段調高。筆者無能,未能在網上查得歷年糧食購、銷價,記憶中最低秈米價是0.06~0.07元/斤,大約在55~57年間(?有資料的同志請指正),至1978年,是0.142元/斤,20年間漲約一倍,同期人行黃金收購價由4.16元/克漲至8.4元/克,為2.02倍,糧、金價格漲率相同,良性平穩。食品糧銷價和原糧收購價是嚴格掛鉤的,絕無投機倒把之慮。按金價計,每克黃金在五十年中期可買米約65斤,至1978年降為59斤,糧價相對增長10%,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縮小。2008年底,上海金交所AUT+D收盤在186元人民幣每克,可買秈米110~120斤,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擴大了,事實上,不斷嚷嚷的調高糧食收購價,遠遠抵不上人民幣的真實貶值率,這正是“三農”困境的秘密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對事關國計民生的人民幣價值——物價的管理、監督、統計是極為重視、忠實、透明的。為食鹽每斤曾漲價一分錢的事,都驚動了周恩來總理,并親自過問。
雖然前三十年幣值堅挺,價格平穩,但良性通脹還是健康展現,以金價為例,50~78年漲價2.38倍,29年年均漲幅為1.03%。為為了國家工業化的原始積累,農、工產品價格剪刀差和干部職工低工資確實長期存在,群眾是有意見,“改、開、接”正是從物價開刀的,但問題反倒激化了。“雙軌制”讓一些“好漢黨”(“老子革命兒好漢”之渭)搶得“第一桶金”。三十年間,中國基尼系數從0.21猛增至0.47,居世界前列(發達國家除美國維持在0。4外,日、德、法均在0。3以下,日本更是低至0。25(1990年)),亞洲第二;職工薪資三十年前是美國的4%,如今也是,更別提什么新的“三座大山”了;內需消費占GDP從超過一半降至35%,居最不發達窮國之末尾,可憐的內需消費還包括了世界第二大的權貴奢侈品市場呢。
“改、開、接”的天量財富到底被誰“拿”去了?你那“財政收入60年長千倍”趕得上官家消費長萬倍的步伐嗎?更別說0.4%或5%“新階層”的欲壑難填,與美霸“同舟共濟”的數以萬億美元計的“搭船費”了。草民雖愚,可事關切己之利、國家得失,還是明辨是非的。
可這一切,當家人總得有個說法,奪利者也得有個托詞,鬼話于是應運而生。X“收入增長”Y十、百、千、萬倍…統計數碼現成供貨,欠缺由“調查”補齊,信手拈來,順口而出,公私兼顧,痛快淋漓,絕無犯忌違法之憂,卻有邀功請賞之利,信不信由你,不信又奈我何?而物價指數、人民幣實時幣值,此刻就成為揭穿鬼話的要害,免提是為上策。
幣值對于不同階級、階層的影響和含義有天壤之別。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其勞動收入與他生存、繁衍需求和個人、家庭的發展基本要求之衣食住行、醫療保健和文化教育等負擔的比價,才是真實的。保生救命錢和購別墅、買豪車、養二奶、上賭場、嫖名妓的開銷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按前者測算,人民幣60年貶值約60倍,前三十年貶值約2倍,后三十年貶值約30倍,似是順理成章的事。筆者非此道之行家里手,所得結果歡迎批駁更正,但也絕不相信都臭了大街的主流“經濟學者”西崽騙子敗類們。所以,財長的說法,宜有點實事求是的修正,比如:2009年計劃財政收入預算XXXXX億元,60年名義增長1000倍,按1950年不變價計算,實際增長約17倍。
“60年增長17倍”,其實是很了不起的,就是考慮到60年間人口增長2.4倍,折算人均增長,也有七倍之高,如果國民收入的50~60%(比前30年稍高,居世界中等水平)用于國內消費,而不是殘忍的35%;基尼系數由0.21提高到0.3左右,而不是慘痛的接近0.5,中國人民早已安居樂業,全面“小康”了。
說到“小康”,嘮叨幾句,錯誤之處,請網友批評指教。“小康”之世的原始含義是相對于“大同”世界而言的,是個“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貶義詞,后世卻增賦予溫飽有余人家之意。建國土改后,一些農村干部、農民出身的軍人,只想“三十畝地一頭驢,老婆孩子熱炕頭”;進城的干部不少人想的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總之,革命成功到頭了,該各管各的享受革命成果了,革命理想、斗爭意志、工作熱情消退,被黨批評為“小康”思想。D老爺子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居然找出這個詞兒,作為“改、開、接”的奮斗目標?
“小康”之說,不管你怎么忽悠解釋,總而言之是私利掛帥,自家為先。私有制存在幾千年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的心思作為,無需提倡鼓吹,水平便可淹死人了,連宗教都勸說了二千年,何必由你共產黨出面,反其道而行鼓吹“小康”之說?要倒退到何處才是個頭?作為口號,“小康”之說與呼吁建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極難相容;作為目標,“小康”世界與共產黨宗旨更是背道而馳。“小康”之說算不算鬼話?請諸君評判。
中國歷史早已證明,“小康”世界,必定鬼話連篇!
鬼話講不通,就說“獸”話,為動刀子造輿論。比如,茅以軾就在其《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對立面是什么》,明白無誤地自問自答道:“改革后的近三十年,中國已經有了幾千萬個有錢人,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稱為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總人數不算少,但是在十三億人口中大約只占5%。他們生活寬裕,意識形態接近西方,比較有獨立的想法,希望社會安定平穩,個人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實行代議制政治,他們是形成主流思潮的中堅力量。但是在今天的政治中,他們的聲音還很難成為主流。如果拿人數來講,恐怕懷念毛澤東是當前的主流。那是一個非常有破壞力的思想,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對立面。” “族毛沖鋒隊”更干脆,直截了當向政府“大領導”建言,“狙殺毛左,族滅毛家”(對毛新宇是驗證DNA后再殺),作為“破冰第一步”“進一步的改革突破口”。
鬼話時髦,信用日衰只是表癥,實將遺患無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