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中美關系的大局”。“從中美關系的大局出發”。這些經典的語言中國人差不多已耳熟能詳,也知道這是中國政府處理中美關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這樣一個基本的信念,現今的中國真可謂是矢志不移情、深情款款、毫不動搖了。可是,過去發生的,現在發生的,很多事實說明,中美關系一點都不“牢”,而且,作為關系另一方的美國,照一些人看來,慢說有從“大局”出發的意識了,甚至連小局的意思都沒有。就最近幾天來說,眼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華誕在即,而美國先是宣布對中國產輪胎征稅,搞輪胎特保,接著奧巴馬的高級助手又會晤達賴,接著在 9月15日 發布的2009年《國家情報戰略》報告中又把中國列為假象敵,還向臺灣出售250多枚導彈,等等。這不純粹是給中美關系制造麻煩,給中國的六十華誕添堵,影響中美關系的大局嗎?要知道,中國外長在總結建國六十年外交成就時宣稱“我們的朋友遍天下”,而朋友之中,美國可是數一數二的呀!這也還罷了,更可氣的是連點面子都不給,中國的人大委員長人還在美國,頭一天見完奧巴馬總統,第二天就宣布特保案;眼看著就要在匹茨堡有首腦見面,還趕著公布《國家情報戰略》并把中國列進黑名單。中國有句俗話,叫“說話別揭短,打人莫打臉”,美國這么干,這不是下下都往人家臉上招呼嗎?國內的老百姓都“不明真相”,聽了這些消息就洶洶粥粥,也夠煩人的。看來,美國人很沒有這個“大局”意識,根本就想不到“從大局出發”,弄得中美關系非但不“牢”,而且麻煩不斷。這可怎么辦啊?美國人不負責任,我們中國可得做“負責任的大國”,還得“牢牢把握中美關系的大局”,“從中美關系的大局出發”呀!到底怎么辦?仔細琢磨下來,怕是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
第一種方案:得過且過,自我安慰。持這種態度的人認為,反正中國是沒法左右美國了,美國國內政治斗爭激烈,各種舉措,只是出于國內政治斗爭得需要,并不是有意針對中國,所以我們不必當真,事情來了就應付,事情過去就拉倒。就像情人似的,哪有不拌嘴吵架的呢?吵過就算過了,難道還記仇不成?所以“專家”“學者”們說,“對于美國政府部門出臺的各種報告,中國大可不必在意,這些部門就像機器人,到點兒就要拿出報告交差,這些報告不能準確反映奧巴馬政府的立場”,還有的說,“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出臺這樣的報告”夾帶著私貨,“除了要錢,可能還想借此增強自己與美國國防部、國務院等部門競爭時的優勢,提升本部門在奧巴馬心中的地位” (見《環球時報》 9月17日 “中國進美情報局黑名單”文中著名國際問題專家語)。這是經典的阿Q精神勝利法,挨了揍還說,我就是不和你一般見識,我要真要和你斗,你就“不死也得脫層皮”(同上)。
第二種方案:做個姿態,下不為例。持這種態度的人認為,這樣既能敲敲美國,也對自己有個交代,弄一個面子上過得去,還維護了中美關系的“大局”。這樣做是需要點藝術的,名頭要得冠冕堂皇,實際手段還得溫柔得體,以貫徹“從中美關系的大局出發”的精神,以便“牢牢把握中美關系的大局”。這樣的策略好難喲。但是也好辦。譬如,把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毛主席制定的對付國民黨頑固派的策略借用過來,再加以自己的修正就可以了。當年毛主席對付國民黨頑固派的斗爭策略是“有理、有利、有節”。當然,時代不同了,對象也迥然相異,雖則名目一樣,但具體內容必須加以修正。今天,“有理” 就是永遠不要主動“挑事”,對美國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開落頭上了,就說自己有理,美國是又犯“毒化國際關系的臭毛病”(同上)了,是無理取鬧。當然,國際爭端從來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沒有誰來給做裁判的,我們只要引證幾個外國人的話,說美國在全世界丟了臉,也就聊以自慰了;“有利”,就是針對美國的蠻橫與霸道,爭取對自己有利的結局。當然,總的說來,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不是比美國落后而且還落后很多嗎?那么挨打就是必然的,是正常的,不挨打就不正常了。所以,挨了打就不要太過激動,不能心浮氣燥,不顧“大局”,這樣最為有利。為了證明這一點,許多“專家”都論證了,中國是朝鮮戰爭最大輸家,就是要說明,毛主席與美國斗爭那么多年,其實是輸了。所以今天不能和美國真斗。也就是接下來的“有節”了,就是稍微比劃一下做個樣子就得了,適可而止。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偷梁換柱,你看,偉人做的,我們也能做到了么。但這種辦法與第一種方案并沒有實質上的什么區別。
第三種方案: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種態度強調,要以我們的兩手對付敵人的兩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利害攸關的一切領域、一切地區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必要的時候看準時機還應主動出擊,把戰略防御與戰術進攻有機地結合起來,化被動為主動;要敢于斗爭并善于斗爭,既然美國出于本性,堅決以我們為敵手,那我們就做一個稱職的敵手,不要被對手所藐視,所不齒。對于這個頭號的帝國主義,三分合作,七分斗爭,把斗爭的手段準備得充分更充分,運用得徹底更徹底,以此立足于不敗之地。這種方案需要勇氣、決心和智慧,更需要沒把錢存進西方銀行,沒把房產買在美國西海岸,沒把妻子兒女送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居住,一句話,與美國等西方國家聯系太過密切肯定是不行的。
三種方案三種取舍,不同的中國人有不同的傾向(有興趣的看官可以看看我的網文《中國已承受不起和美國沖突所帶來的損失》)。有人會說,美國也是要同中國進行戰略合作的呀,中美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呀。是的,說的沒錯,這個《國家情報戰略》報告也說,中國與美國“有共同的利益”。是什么樣的共同利益呢?因為離開中國,美國就失去了喂養它的一頭最大的奶牛了(有興趣可以看看我的網文《中國的利益就是美國霸權主義的犧牲品》),是很可惜的。說真的,美國確實需要中國的經濟合作,沒有這樣的“合作”,美國就會有經濟上更大的麻煩,而有了中國的“合作”,就有了解決麻煩的“替罪羊”,這就是中美合作最大的價值。美國是一個實用至上的國度,它需要中美“合作”是因為能獲利,不是為了讓中國獲利,中國的一些“專家”“學者”所謂“互利互惠”、“雙贏”的說法大概是自欺欺人,美國從來只想單贏,對“雙贏”不感興趣,比如它和前蘇聯就來個你死我活,絕不“雙贏”。美國人從來沒有也不知道中國那種“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類的古老道義,沒有這個約束。但是,在與中國“合作”獲取利益的同時,美國人時刻都惦記著中國可能的威脅。看來,美國人真的懂得“福禍相依,利害共生”的道理,它非常關注利害關系的動態變化:利大于害,美國人會用兩手,即所謂“兩手并用,雙刀并舉”,一旦美國人感覺得不償失、害過于利的時候,你以為美國人沒有充分的準備嗎?《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國家情報戰略》等不都是重要的綢繆之舉嗎?
所以,奉勸一下我們名牌大學名牌研究機構的名牌“專家”、知名“學者”們,還是不要把美國人瞧得那么不堪吧。什么“這些部門就像機器人,到點兒就要拿出報告交差”,“就是為了要錢,為了部門競爭”。你們就把美國人看得這么“扁”?或者說美國人就只會像你們那樣胡編亂造一氣?你以為這是鬧著玩的?還什么“這些報告不能準確反映奧巴馬政府的立場”,難道這些報告不能倒是你能準確反映奧巴馬政府的立場嗎?真是胡說八道到了極至,都不知道臉紅害臊為何物了。事實上,無論是《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還是美國的《國家情報戰略》,都是美國國家層次上的戰略指導綱要,是指導國家戰略行動的政策性文件,這些文件都是極其嚴肅的,內容清晰而冷靜,絕不是感情用事的產物。要知道,敵人也有很多優點,認識敵人的優點就是知己知彼。美國這個對手的最大優點就是立場堅定,是非分明,方針明確。它沒有因為中美經濟“合作”,就放松對中國的戰略遏制與圍堵,沒有因為有一點眼前的經濟利益和困難,就忽視長遠的策劃與準備。這是真正的“大局”意識,是真正意義上的從“大局”出發,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長處。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中國與美國是迥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凡事都要向好處努力,做最壞的打算。美國人正在仔細打算,我們中國難道除了“合作”之外就不該有別的戰略打算嗎?這簡直就是一個生死攸關的戰略問題。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果真能把這些問題考慮清楚,擺正位置,才是真正做到了“從中美關系的大局出發”,才能“牢牢把握中美關系的大局”。那種自我安慰,自我陶醉,賴在人家身上,離開人家就活不下去的阿Q模樣、窩囊廢模樣,根本就與“大局”無關,只能叫做是“奴顏婢膝,賣身投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