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當代不會發生“遵義會議”
程意弘
2009/9/17
很多左派同志都對當今資本主義復辟的種種現象痛心疾首,渴望發生一次“遵義會議”解決路線問題,力挽狂瀾,扭轉乾坤。他們或不斷撰文,或聯名上書,其情真意切之態,令人感動。但我不得不說,他們那是一廂情愿的幻想。只要我們深入分析歷史上的遵義會議發生的條件,再對照當代的現實情況,就明白了。
那時,居于領導地位的博古、李德等人,雖然搞的是一條錯誤路線,但他們與廣大的紅軍戰士群眾仍屬于一個命運共同體,而且可以說是同生共死的。如果繼續執行錯誤的路線,戰士的犧牲繼續擴大,他們也性命堪憂。這就為糾正錯誤路線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礎。而在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權貴們,和人民群眾早已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了,不是一個階級了。只要能基本維持穩定,他們并不對兩極分化的狀況有多么著急。即便穩定維持不下去,那對他們又有何妨?如果發生顏色革命,亡黨亡國,他們無非由舊權貴變為新權貴,正中下懷。蘇聯解體前后,原蘇共的權貴們就是如此;如果底層造反翻了天,他們可以望風而逃,買張機票,拿著早就辦好的簽證、綠卡,立刻出國做寓公去了。反正財產、家人都已轉移出去了。實際上,現在大會堂里有多少人已經屬于外國人恐怕都是未知數。
那時,錯誤路線的代表博古、李德等人,和毛澤東等其他人一樣也是堅定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在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沒有當逃兵,也沒有投降,他們仍然保持著革命信仰、立場和意志。這也是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糾正錯誤的重要基礎。現在呢,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權貴們有多少還保持著革命信仰、立場和意志?經過多年的逆向淘汰,真正的革命理想主義者恐怕已經絕種了。相對比較好,也不過就是不貪污或少貪些,對底層人民有些同情心,有機會說幾句公道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改良。如果力不從心,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再好些的,也就是治一治腐敗,打一打黑社會,安撫一下底層的百姓。但也不會把問題上升到路線的高度,和整個權貴利益集團對抗。
那時,軍事上的失敗是明擺著的,紅軍處境危急,性命攸關,刻不容緩。廣大戰士群眾給領導層施加著強大的壓力,要求領導層必須馬上改弦更張;現在呢,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危機是循序漸進的,無聲無息的,溫水煮青蛙,軟刀子割肉不覺痛。人民群眾雖然心懷不滿,但由于被長期洗腦,沒有多少人認識到路線錯誤的高度,對上層也沒有改變路線的呼聲和壓力。有些零星的比較激烈的反抗,也是發生在局部,停留在實際利益要求方面。
那時,領導層有一個毛主席為首的代表正確路線的群體,有一個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的路線方針,并且得到了廣大戰士群眾的認同和擁護。上下呼應,共同努力,一起逼迫錯誤路線的代表們承認錯誤,改弦更張?,F在有這樣的局面嗎?那時,有毛主席這樣的偉大領袖和愿意追隨他的團隊做博古、李德等人的現成的替代者。現在有嗎?我在《失去毛主席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一文中說過,失去了毛主席,正義的力量就失去了凝聚力,我們只能在黑暗中重新摸索,在艱難中再次啟程,開始一次沒有毛主席的長征!(鏈接: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09/103945.html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