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毛澤東的手術刀
近代中國內憂外患,就象一個隨時都會死去的病危之人。有識之士面對此景,心急如焚,都想找到一劑靈丹妙藥,能夠醫好中國這個重病號。
于是乎,近代中國社會上重現了二千年前“百家爭鳴”的盛況,一些人七嘴八舌,爭論不休,有些人還把一些觀點付諸實施,這改良,那革命的,熱鬧非常。
正如二千年前的百家爭鳴發生時的背景是春秋戰國一般,近代中國的百家爭鳴發生時的背景則是內憂外患,共性就是社會罹難之際,百姓流離之時。沒有社會實際的大動蕩,就不可能有思想上的百家爭鳴。或者說,百家爭鳴熱鬧的背后正是社會的大動蕩之殤。
一開始的魯迅接受的是西方的進化論思想,就是認為中國的人種較西方人種低劣,因而表現的十分悲觀,不時流露出絕望情緒,以為中國得了不治之癥,不可救藥了。
但魯迅并沒有停止努力。年青時的魯迅開始是要學醫的,因為他認為中國人的體質太差,不足以與威猛高大的洋人對抗,認為通過發展醫療事業,提高國人素質,方有望振興家國。
但魯迅很快發現,一些身體素質極好身體強壯的國人依然是奴性十足萎靡不振,便懷疑單靠提高身體素質估計不是解決問題之道,更認為,精神意識上的奴性懦弱,可能才是國人的重病之根。
于是,魯迅毅然決定放下手中的醫學的手術刀,而拿起筆桿子這個社會文化思想的手術刀,集中全部精力向著中國人性進行了最深刻最細膩的解剖之旅。
魯迅的文章,就象一組社會萬花筒,將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行業各方面,有社會精英之稱的官員,買辦洋奴,鸚鵡文人等,也有社會底層的各種普通百姓,都解剖的淋漓盡致,一覽無遺,深刻透徹。
在與各色代表舊勢力的文匪論戰中,魯迅是那樣的孤傲絕然。
但是,無論魯迅如何努力,他可以直接影響的人只能是極少一部分。面對一個文盲遍地的中國事實,絕大多數中國人根本就不識字,當然也就無可能直接受到魯迅精神的影響了。當然,讀書人中終究還是有極少數一點人能夠直接受到魯迅影響的。
晚年魯迅開始閱讀一些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小冊子,開始接受唯物主義歷史觀和辯證法,后期文章寫得更加有戰斗性。魯迅對中共領導的革命愈發持贊賞肯定態度。
毛澤東年青時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蘇俄沖破帝國主義陣線成功革命的鼓舞下,認定自己找到了尋覓多時的大本大源之所在,并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終身致力于中國事業的解放和進步。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毛澤東首先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并進一步將這種改造推而廣之。
毛澤東的改造首先從自己身邊的軍隊管理開始,通過不懈的努力,毛澤東終于在人民軍隊中克服了舊軍隊的殘忍野蠻管理方式,而在軍隊建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管理方式,推行官兵平等軍民平等思想,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基石。
毛澤東傾力改造自身所在的黨本身。建黨初期黨內是存在各種思潮混亂的,而且黨的力量多次遭到如右傾主義路線,左傾主義路線,教條主義路線等的破壞。當然,也正是在各種錯誤思想曝光并產生嚴重惡劣的影響后,與之對照的毛澤東思想才更為廣大指戰員所認識理解和接受。經過延安整風運動,在廣大黨員指戰員中進行了馬克思主義基礎教育。當然,毛澤東思想更是在日常工作學習中潛移默化地不斷教育著廣大黨員。這為全黨正確地統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大旗下奠定了基石。
毛澤東對黨和軍隊的根本改造,為取得中國革命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將根本改造中國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作為重點任務。一個就是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將舊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度改造為新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度,另一個就是全力推進國家工業化革命,通過工業科技的革命,根本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結構,使中國由一個傳統的農業國一躍而起躋身于世界主要工業國之列,為中國崛起打造了堅實的科技和物質基礎。
在毛澤東的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新型的社會主義制度,有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體現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黨制度等等。
毛澤東還著力推進醫療教育等制度改革,將醫療資源推廣到全國,建立有利于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的新型醫療制度,號召展開全民健身活動;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對全民實行基礎文化教育,全面提升中國人民的文化素質。在工業革命過程中,更是培育了大批各類科技人才。
毛澤東對黨建和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工作也抓的很緊。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就不能延續舊社會官吏統治管理國家的那一套思維和方法,而必須改造并建立新型的能夠從各方面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制度。這樣,就需要在全社會廣泛深入地批判官僚主義思想意識,批判崇洋媚外的奴隸思想意識,以及批判各種修正主義思想意識等,這其中,尤其是破除人民的奴性意識最為重要,這也是構建新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根本基石。沒有人民的覺醒,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真正建成。
在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方面的重頭戲就是發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知青運動實質上其實是共產黨成長崛起經驗的一種復制拷貝,通過知青運動,知青如當年革命時的共產黨一樣,通過深入基層,了解國情民意。也正是通過深入地了解國情民意,共產黨才能制定出正確的革命路線和政策,取得革命的勝利。同樣,通過知青運動,知青通過深入了解國情民意,這就為知青一代作為合格的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礎。評價知青運動,不能以某個人或幾個人的個人命運來評判,知青運動是一個集體的運動,而且是歷時十年的整整一代人的歷史運動,評價知青運動,要放在中國崛起和中華復興這樣一個歷史大背景中才能認識其真意。一方面,對中國而言,如果沒有農村農民農業的現代化,那就無所謂中國的現代化,而知青運動就是一次推動農村現代化的偉大嘗試。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知青運動,沒有這樣一代深入了解國情民意的實干的青年,數十年后,中國事業是不可能靠一幫眼高手低的人撐起來的。面對當今世界的嚴峻形勢,如果今日中國沒有這樣一代知青的支撐,中國可能早就垮了。而今日之中國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代經歷過大風大浪考驗的的知青存在,中國才有信心度過危難,迎來新的朝陽。
如果說魯迅手中的手術刀主要是針對中國人的思想精神的話,那么,毛澤東手中的手術刀則不僅針對中國人的思想精神,而且更是通過革命實踐運動深刻地改造了整個中國的社會物質基礎。而且,如果說魯迅的文章是大量解剖性質批判性質的話,那毛澤東留下的著作則不僅有批判性的,更是大量創造性的建設性的,是重造中國人思想精神的基本指南。
近幾十年來,隨著資本主義全球化運動,西方意識形態的大舉入侵泛濫,一些魯迅解剖和批判過的社會丑惡現象沉渣再次泛起;有人為此稱現在讀魯迅的文章更令人感慨頗深。但是,有過毛澤東時代的經驗的中國,一定能再次更好地消滅這些丑惡現象。對此,中國人民完全是應該有足夠信心的。
至此,毛澤東曾說“我的心和魯迅是相通的”,也就好理解了。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要致力于根本改造中國人的國民性。從這個意義上以及實踐上還可以說,魯迅和毛澤東接力發動的文化思想革命是基本徹底的,也是基本成功的。基于這樣的認識,對于能夠產生如魯迅和毛澤東這樣偉人的國度來說,國人當可堅信,中國崛起和中華復興是歷史天命所在,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是必然要實現的。對于這一點,我們不必有絲毫的懷疑和動搖。
魯迅萬歲!
毛澤東萬歲!
中國人民萬歲!
共產黨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