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進民退”,看看王石的老實話
黃昏孤館
最近關于央企“地王”的報道數不勝數,而大多數言論都是抨擊房地產業“國進民退”,理由沒說過多少所以然來,要么就是破壞市場經濟,要么就是央企與民爭利。
所謂的破壞市場經濟一說,根本就是市場經濟的教條主義思想在作祟,中國從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的努力已經搞了三十年,成果怎么樣是人是鬼都看得到。在西方社會早已從絕對放任的市場經濟中覺悟,并對市場進行干涉,逐步社會主義化的同時,中國的改革精英還在崇尚早期資本主義的那一套。曾經的冰棍說也好,靚女先嫁也好,國企完全退出競爭領域也好,都為解體國企做了很多的鋪墊,并最終瓦解了成百上千的老百姓賴以寄托民生訴求的國有企業。這一套套歪理邪說簡直就是強盜理論,房地產難道只有民營企業來搞才算不破壞市場經濟?國企進來分一杯羹各位就大發雷霆,好像被刨了自家祖墳一樣氣急敗壞,說到底,這幫氣急敗壞的要么是利益相關者,要么是二五。
再有,央企與民爭利說。國有企業過去一直承載著民生的任務,所以被一些人攻擊為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等等,搞活國企,就是要裁員增效,抑或是靚女現嫁,否則國企就會像夏天的冰棍一樣化掉。事實上,我們看到今天碩果僅存的一些地方國企,比如最近因為要被嫁掉而鬧得稀里嘩啦的通鋼,不管哪家媒體的報道,都客觀反映出這家國企改制前后的繁榮與破敗的鮮明對比。社會主義國家,是要讓老百姓都成為國家的主人翁,國有企業,是所有職工,都有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誰不把國企當家?誰會主動要把這個家破敗掉?相反,倒是要“搞活”國企的人,不管是無心還是有意,都在加速著國企的死亡。搞活國企的人在把國企的民生屬性完全剝離以后,國企失去了互相依靠的職工這一真正的主人,于是搞活國企的人要么就是讓國企成為私人或利益集團賺錢的工具,要么就是把企業拖垮后直接裝進自己的口袋,萬事大吉。
幸好,中國還是有比較深厚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文化基礎,建國后的前三十年,這些基礎奠定的相當牢靠,在國企被“搞活”這后幾十年里終于沒有全部被搞死,國資委手里還剩下占國民經濟相當比例的大型央企來折騰折騰,豈不料就算你只剩下了這么幾家數得出來的央企,而且已經走過完全退出競爭型領域的道路,現在想折回來和民企略略競爭一把,即遭遇如此劇烈的輿論反彈,真是奇哉怪哉!
在房地產行業,大概也就王石還算老實,再看王石的老實話:“不要太在乎現在的國進民退,中國的改革是漸進式的,有時候是國退民進多一點,過一段又會表現為國進民退多一點”。王石說,上一輪國退民進的改革,競爭權已經轉到民營企業的手上,就算現在再次“國退”,那么“民”做好“進”的準備了嗎?資金、人才等方面如果沒有成熟到可以承接的水平,“國退”的一個后果就只是財產的掠奪性轉移,沒有任何創造。
“能把原因歸結到國營企業占有太多資源、擠壓民企的發展空間嗎?”王石反問說,以萬科為例,2004年,萬科成立20周年時,銷售額是91.6億元,當時已經是房地產上市公司最大的了。到了2005年,銷售額為139.5億元,一年的增加額,就差不多相當于過去十幾年才達到的數字。到2006年,一年的工夫,增長達到212.3億元,差不多翻了一倍。再到2007年,又“裂變”為523.6億元,再次翻一倍多。“當時我們的頭腦就發熱了,照這樣發展下去,2008年就應該是800多億元,2009年達到1100億元了?!苯Y果,好夢并沒有延續下去。2008年,萬科出現成立25年來首次負增長,只完成479億元?!拔覀兎此迹衿蟮脑鲩L不是太慢了,而是太快了”。雖然有速度,但房地產業的產品質量并沒有相應的提高,不但沒有提高,在某種程度上還在減弱。王石感嘆說,“我們肯定知道,將來競爭的關鍵除了質量,還是質量,就算國有企業有再多的錢,進到這個行業,如果不能在質量上取勝,又怎么樣呢?”
通過王石的話,我們可以看到民營房地產企業在04年到今年這5年的全國房地產業上升區間里面獲利之多,資本的逐利性難道還沒有切骨的體驗么?一方面是房地產企業的暴利,一方面是房地產企業的無良,中國的房子是越建越豆腐渣,90年代以前的房子都比現在的房子結實,房價暴漲的同時,老百姓住著30年就成為危房的高價房。
國企不進行么,國企剝離了民生的屬性還是國企么?或者,民生領域缺少了具有民生屬性的國企參與還能民生的了么?央企與民爭利又是誰造成的?現在又是誰在叫罵央企在與民爭利?這些騎墻派的目的又是什么?無非是損人利己,禍國殃民。
王石還算有點良心,但這點良心代替不了整個房地產業的無良。中國政府不應為一時利益縱容房地產業的無序和虛漲,應順應時勢,讓更多的國企進駐地產業,同時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重新認識,不要為別有用心的人所左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