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一天下午四點多鐘,接到我同學的電話:張建死了!我非常震驚。
工作原因我又在外地,囑咐了我妻子次日代我及全家去吊唁。
張建。是我同學、同桌、好友。如果還健在的話應是53歲了,有哥、姐、弟排行老三,按現在的用語,那時候是個英俊陽光少年,他的父親是一位老干部。學生時,他父親到學校作過報告,憶苦思甜,講參加革命的戰斗經歷,那時,我真羨慕他,為他自豪和驕傲,也為自己有這樣的同桌而欣慰。。。。。。
插隊時與王素珍相愛,也是他的結發之妻,又是我的鄰居,有一女兒,臨終前在南京藝院讀大三。。。。。。1980年知青返城后到單位,做過汽車修理,業務購銷。2001年單位改制,下崗。妻子2002年下崗,從此與所有下崗失業人員一樣,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生活,他拼搏過,辦實體、做押運、做維修,在這期間還住院開了一刀,家中的積蓄幾乎全部耗光。終前一個月在三十幾平米的家中對回家休息的女兒說:“女兒,往后家中的生活會不如以前了,爸、媽都下崗失業,我們這個年齡,要想重新就業真比啥都難,你要出息了,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媽,更是為你自己,在生活中,不要依賴別人,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才會踏實,你爸的身體和精神都不如以前,會給家中帶來很大麻煩,我都快要失去信心”。。。。。。女兒哽咽著,“爸,你不用再說,也不用瞎想了,我會努力的,你和媽不用再擔心我,我也會照顧好你們,”。。。。。。
女兒哪里知道,除了留有她讀書的費用,家中生活已經相當的拮據,生活上這樣的窘境,父母都沒把它轉嫁到女兒身上,這就是母愛,中華民族的精髓之一。當女兒抱著含怨而去的父親,嘶聲力竭哭嚎,妻子也筋疲力盡。就這樣,我的同學,吊死在自家房門橫欄上,離開在千萬下崗失業群體中。在我們五千年文明國度里多了一戶不該殘缺的家庭。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對: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尤為熟悉,企業改制,對下崗人員草率,后續工作不到位,產生龐大的失業群體,已經造成社會的安定問題,他們是上有老,下有小,在這群體中,相當一部分人基本生活都不能滿足,有餓死的,有自盡的,有逼瘋的,賣血賣身糊口的,夫妻離異分道揚鑣的,這些事實,都在憾動著執政黨的地位,對執政黨產生懷疑,能否信賴?“黨啊!母親,”“祖國啊!母親,”還能否這樣的比喻?母親的仁慈和寬愛還在嗎?假如,這些失業群體,能夠繼續工作,假如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滿足他們基本生活需要,這些悲劇都不會在社會主義強國中發生。通鋼7.24血案就不會那么激化。
親愛的八千代表們,這些民生問題你們難道看不見?還是熟視無睹?還是怕丟官啊?走下來,到失業群體中去了解,到事實真相中去,不要聽匯報看數字。
為了返還一點自己交的養老保險金還要讓自己找單位蓋章,算是靈活就業了,明明沒有工作,勞動保障部門還要在搞資料,編數據,以欺騙上層,完成政績,還有一些大專院校,為了學校的就業率,在畢業前,叫學生拿著學校統一印制的就業證明找單位蓋章,章不蓋到送學校就拿不到畢業證書,更有甚者,學生都不知道就有了工作,就是現在的“被動就業,”這些都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完全被扭曲的一種行政工作行為。
期盼著代表們的關注,行政作風的回歸,千萬失業人員不再煎熬!
謹以此文喚醒打呼嚕的官員們,以懷念我的同學!
2009年8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