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有“政治品質”一說,引起了我的一點想法。我此處說的政治戰略品格,就是指政治品質。所以言戰略品格是縮小本文的討論范圍。但政治戰略不能與戰略劃等號。
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和對外交往的政治戰略,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是后發制人。但基本戰略是以攻為守,比如“反帝反修”就是日常的革命口號,而且階段性戰略更不排除先發制人。就是說,斗爭的序幕一旦拉開,戰略上就不受后發制人的限制了,這是戰略。而政治戰略是指政治原則,不是指戰略原則。
主席的政治戰略品格是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道理和革命人道主義的體現,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傳統道德的繼承和發揚。是集“至德、至善、至能、至圣”之大全的典范。主要包含以下兩點原則:
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二、有理、有利、有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就是不欺弱小,不侵略他人,不侵略就是不欺弱。也是智慧的較量,人心的較量,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不畏強暴,反對弱肉強食,反對強盜邏輯。也是弱者生存的原則:斗爭中求生存,則存。這還不夠,還要扶危濟弱。這就是為工農求解放,為人類求解放。也是團結人民,打擊敵人的必勝之道。不打擊敵人,就無從團結人民,不反抗強權就沒有號召力,人們就是一盤散沙。只有打出去,才會形成拳頭。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有理”。也是“有利”。你犯我了,我有理犯你,我處于有利地位了。
有利,還有另一層含義,找準有利機會。
有節。也有兩層含義:一是適可而止,二是革命人道主義。有仇不報非君子,以牙還牙,就是伸張革命大義,弘揚革命氣概,但不是一報還一報的冤冤相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禮尚往來,有來無往,非理也!但絕不是法西斯對付法西斯的復仇主義。
她就是馬克思+中國大俠。主席的中國革命和對外路線就是可歌可泣的后發制人的無產階級的革命英雄主義的人間史詩。
后發制人,后發必定制人。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高尚的政治品格。
這是我的一點初步理解。
2009-8-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