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子女占超億元富豪人數91%”,說法不真。中國“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來源不確。權威數據并不權威,互聯網世界泥沙俱下,政協委員被人裹挾,研究機構大喊冤枉——今天的最受關注的十條新聞之內,無論何種排法,人民網的上述內容都高高被頂起。
有張報紙叫《時代周報》,今年6月25日,注定是它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當日報紙上,記者韓洪剛寫道:“在日前召開的政協十一屆常委會上,中國財富的集中度正在受到政協常委和委員的熱切關注。蔡繼明委員說:中國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于美國。”記者堅稱:他“查閱了幾組權威數據顯示,中國財富的確在以全球最快的速度流入富人錢包。”“據國務院研究室、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國社科院等部門一份聯合調查報告的數據,截至2006年3月底,中國內地私人擁有財產(不含在境外、外國的財產)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有27310人,超過1億元以上的有3220人。在超過1億元以上的富豪當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們占據了億元戶的91%,擁有資產20450余億元。”
這組數據有鼻子有眼兒,有零有整,權威且具體,怎么看都像是真的,但事實已經證明確實是假的。
調查者稍一較真兒,《時代周報》記者就禿嚕扣了——原來這段數據不是引自蔡繼明委員的發言,蔡某人沒披露過這樣的數據。那么數據哪來的呢?記者稱是引自某位國內經濟學者2006年的文章。該經濟學者說得很嚴肅:他是引自互聯網,該數字在網上曾很流行。
嗨嗨,全是互聯網上引來引去,并沒有任何權威出處,但是大家都傳得跟真的一樣,好些媒體還加了“權威數據”“權威機構”字樣,唯恐老百姓不信,唯恐老百姓不上街罵娘。
至此,謠言似乎澄清了?問題似乎解決了?那么,讀者就相信調查得出的結論了?且慢,我有問題要問:
首先,這組自2006年就在網上流傳的數字,為什么到今天才得以澄清?是因為我們對互聯網的傳播速度不了解,以為讓他傳幾年沒問題嗎?如此廣泛的惡劣的社會影響,誰應該就此負點責任?
其次,經濟學者做學術文章,原來可以隨便引用網上未經證實的數字啊?法大教授楊帆對筆者說過某些學者的故事,我一直以為有夸張的成分,現在看來楊帆兄對學術界問題的嚴重性估計依然不足。如此寫經濟學文章,也難怪中國的經濟學家不靠譜,難怪老百姓眼里的某些經濟學家不過是屁股坐在利益板凳上的叫喚鳥而已。
其三,《時代周刊》不可信,那么誰的說法可信呢?“中國富豪到底多少人、多少錢、什么人、怎么搞到這么多錢”之類的權威說法在哪里呢?國家統計局不屑發布,英國小伙子胡潤胡說,那么真實數據在哪里?必須承認,任何謠言的傳播都有社會心理需求作支撐。人們想知道,你不告訴真的,假的出來你不及時澄清,人們當然會誤以為真。
其四,這組假數字的瘋狂傳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會兩極分化嚴重,部分社會成員在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體味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心里不老舒服,他們的不滿情緒借著這樣的不實數字得以宣泄。你謂其假,他信其真,越說其假,越信其真。接喻國明的話說,我們的宣傳未免過于“刻板”了,就是僵化,味同嚼蠟般地僵化。
其五,正因為我們僵化我們端著,我們照本宣科,我們躲著矛盾和問題焦點自說自話,滿口正確老套的言辭,所以在人家別有用心但是生動活潑的謠言面前,我們總是處于被動地位。今天是應該很好地總結經驗的時候了。
人民時評強調網絡自律,寄希望于網民理性,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遠水不解近渴,那是無比宏大的工程,眼下,我看最重要的是具體解剖案例,對那些吸引眼球激起民憤又涉嫌以訛傳訛的案件逐一解剖,直面事實真相,改進我們的工作,這本來就是共產黨的傳統優勢啊。人民網今天的行動應該堅持下去。(2009年8月6日星期四為《競報》民生版所寫的評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