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主任李榮融8月4日在廣州作了一場題為“遵循企業發展規律,推動國有企業科學發展”的專題報告。李榮融回顧了作為中央企業掌門人6年多來的心路歷程,并就國企高管薪酬及國進民退等焦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企業家》消息,談到國企高管薪酬問題,李榮融表示,在這方面他有些不同觀點,也因此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李榮融指出,近年央企年均利潤增長達1500億,“錢給少了,我也于心不忍?!?/STRONG>但李榮融同時指出,國企領導想拿高薪要拿出本事,讓薪水與業績掛鉤。
李榮融還為飽受輿論壓力的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進行了辯護,指出其在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穩定作用遠非民營加油站所能及。李榮融對國有企業在承擔巨大社會責任方面的貢獻給與了肯定,并表示在市場競爭的賽場上,國資委要把央企培養成國際“巨星”。以下為李榮融部分觀點原文:
我算是一個好老板,從2002年到2007年,我給1556個中央企業副總經理以上的領導,年均增加了共計4600萬元薪水;而在這期間,央企平均每年增長的利潤,達到了1500億元。
給這些錢,你說對不對啊?其實錢給少了,我也于心不忍。之前有些國外的大老板來訪問時,還跟我開玩笑說,你的伙計每年給了你1500萬張票,你怎么就拿出了半張給人家。盡管如此,還是有些領導提醒我,好像多了一點。
企業就是應該講究效益,按效率的分配,才是最公平的,但在這個基礎上也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對于生活困難的職工,要保證收入比當地社會的低保線高;對于企業的領導,你想拿高薪,就拿本事來,業績增,薪水增;業績降,薪水降。2008年我們整體效益下降了三分之一,所以去年企業領導的薪水,應該說也降得比較多。
也有一些覺悟比較高的企業負責人,一個總經理,全年就拿6萬多塊錢。
NBA的成功之處,在于有劇情有懸念,哪怕前三節落后20分,第四節也能反敗為勝,而制造劇情的,正是場上的球星。球星也分明星和巨星,明星是在不停閃爍的,但巨星是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就像喬丹那樣,最后一個球,隊友們總是交給他。而我們也要把中央企業,培養成喬丹那樣的巨星。
事實證明,現在要配置世界資源,就必須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央企,他們如同家里的長子,也要承擔巨大責任。比如去年的雪災、地震,正是國有企業在關鍵時候,在人民有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站了出來。
近來在國內油價上,中石油、中石化挨了不少罵,但如果我們的加油站,全都是民營的,恐怕去年早就亂套了。去年油價這么高,中央總共貼進去1800多個億,才換來了市場的穩定。
我們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也發展,而在競爭當中共同發展,不是說有我沒有你,有你沒有我。我相信,民營經濟還會做大做強,但客觀地講,它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中間有些矛盾。民企面臨著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本來一個小老板變成了大老板,現在還靠經驗來管理,你管得了嗎?
同時,民企面臨的困難還有一條,就是政府對民企關心得太少,很多政策無法第一時間傳遞到他們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