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鋼事件給了中國重回正軌的大機遇
殺人的人很多,即使你殺了很多人都未必能出名,譬如許多吞噬生命的黑煤窯主人,至今也鮮見曝光,更談不上刑罰。但被殺者一牽涉到精英就名動天下,像劉漢黃、鄧玉嬌。通鋼事件就因為一位精英喋血而轟動全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因為該精英的死得以展示天下。所以該精英的死用辯證法來看其實是重于泰山的。封建專制者的死襯出了農民運動的偉大力量,而陳精英的死以及建龍的退卻又一次驗證了工人階級的力量。除此之外,此次事件其實還蘊藏關系國家能否長久安定團結,機能否重回正軌的大機遇。
一、抓住機遇,重回社會主義大道的正軌
我記得90年代上初中的時候,政治課本上就這樣寫著: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反過來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不以公有制為主體,則中國就不再是社會主義國家。而國企改制潮恰恰就是把公改為私,是挖公有制的墻角。恐怕連初中生都能判斷任這種改制潮進行下去后果——那就是徹底顛覆社會主義。遺憾的是,這股反動潮流已經風行了多年,而且期間不管多少人呼吁,不管如何阻攔,幾乎是一點效果都沒有。而通鋼事件的出現,則讓人耳目一新,是這些年來公私對決的首次勝利,他的出現可以說有著標志性的意義,至少讓人們看到公有制戰勝私有制的曙光,同時也給出了社會主義戰勝顛覆者的模式。可以這么說,如果真正的看到這次事件的意義,認真總結并切實履行,而不是在小的事情上糾纏,中國的前途還是光明的!
二、抓住機遇所要依靠的主體——工人階級
在通鋼事件之前,私有化侵吞公有制的大潮,幾乎是無堅不摧。中國不乏有識、有才之士,黨內也不乏堅定的社會主義者,他們的呼聲于這股逆潮來說,簡直是螳臂擋車。不只他們擋不住,連黨和政府都不能制止。公有制的節節敗退,讓很多人喪失了對社會主義的信心。然而這股逆潮卻硬生生的被十萬通鋼工人筑起的血肉大壩給擋住了。確切的說它們應該是逃竄,這幫把國資委這樣的政府部門都能輕易的玩弄于股掌之上,使得通鋼上層不得不集體辭職的顛覆者,就這樣狼狽逃竄了。說明什么,知識分子、政府機關,誰都靠不住,要保住國有企業,還得靠工人階級,離開他們,所有頂著這樣那樣光環的個人和部門什么都不是!
可以說在通鋼事件之前,我們面臨的是社會主義被顛覆的大危機。而通鋼事件,則把此次危機轉變成了保衛社會主義的大機遇。對于這次事件,正確的處理方式,不是去找工人的罪證,這樣只會使工人階級與黨和政府離心離德,而是要依靠通鋼工人把顛覆者建龍的罪證找出來,把這幫邪惡勢力繩之以法!同樣還要以通鋼為楷模,推廣到更多的此類已經被顛覆和正在被顛覆的國企里去。這樣才能正確的使工人階級自覺成為維護社會主義的先頭兵,是最簡單、最有效保衛國企的辦法。這個辦法還要從工業推廣到農業,最終形成保衛社會主義的大潮!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擁護共產黨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如果抓住這次機遇,依靠人民群眾,順水推舟,則危機自銷。反之任由危機發展,甚至推波助瀾,即使鐵桶般的江山,也會灰飛煙滅!
三、危機和機遇的辯證分析
關于危機,精英們有一句話是危中有機,這句話說的沒錯。危機和機遇是一對是不可分割的矛盾共同體。你的危機對你的敵人來說就是機遇,反過來你的機遇對敵人來說就是危機。危機具體對你來講,是機會小于危險;機遇對你來說,是危險小于機會。不管是機遇還是危機,理論上講你都有贏的可能,概率大小不同而已。人的水平差距就表現在對危機和機遇把握的能力上。聰明人能把危機變成機遇,而蠢夫也能把機遇變成危機。
給大家講兩個關于危機和機遇的歷史故事。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五代十國。后周開國皇帝郭威死了,他的繼子柴榮繼位。當時的后周處四戰之地,而且國力較弱。柴榮資歷尚淺,人心難穩,北漢皇帝劉崇就趁機勾結契丹人殺了過來。最后在巴公原(今山西晉城東北),柴榮被重重包圍,北漢皇帝劉崇親臨指揮。北漢部隊趁著風向有利上來就把后周軍隊的右翼沖散,兵力處于絕對劣勢的后周岌岌可危。千鈞一發之機,柴榮不退反進,率領50多名騎兵朝著大意的劉崇猛沖過來。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劉崇逃了,北漢軍隊隨之土崩瓦解,作鳥獸散。這場戰爭成為柴榮的人生轉折,從此開始了統一疆土的大業。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周世宗的功績未必會在唐太宗李世民之下。
幾乎同樣的事情在幾十年以后又發生了,不過這次人物和地點發生了轉變。這次的地點在幽州(北京)城外,故事的主角分別為宋太宗趙光義和契丹名將耶律休哥。戰爭的過程幾乎和前面的故事差不多,只不過宋朝敗的更慘。最后趙光義腿上帶著兩支箭“微服私逃”。這一戰使宋和契丹實力發生逆轉,為后來的澶淵盟約埋下了伏筆。而耶律休哥也成為契丹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后來金滅遼之時,遼人對耶律休哥的懷念不亞于南宋人對岳飛的懷念之情。
這兩場戰爭對趙光義和劉崇來說無疑是大機遇,可惜沒抓住,反而變成了一場的大危機。而柴榮和耶律休哥卻化大危機為大機遇,實現了國家由弱到強的質的轉變。
四、這可能是保持和諧的最后機遇
毛主席逝世以后,社會主義的進程雖然有些曲折,但至少還是共產黨當政,領袖的更替也沒出現血雨腥風的場面,總體是來說國家還是安定的。安定的基礎不是某些人的能力有多強,而是老百姓從心底擁護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是毛主席的政治恩澤。一旦在百姓心目中,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分離開來,黨也就危險了。而一旦失去了社會主義的基礎,這個國家是無論如何也和諧不下去的。當然即使是出現血雨腥風,我相信經過長時間的奮斗,中國有一天還是會強大的。不過可能又要經歷上百年的黑暗,期間的人們又會飽受磨難。而如果趁此時機,發動群眾,守住社會主義的基業的話,就算有人想變天,想耍陰謀,老百姓也不答應。即使他不識好歹的這樣做了,相信陳某的下場就是他們明天的下場。而如果不能抓住這次機遇,任危機發展的話,和諧恐怕會變成歷史了。
五、執政能力的高低顯示在應對危機和機遇的水平上
能夠化解危機的領袖,是卓越的領袖,這樣的領袖平均幾百年才出一次。中國歷史上就有不少,最近的一個是毛主席。毛主席一生經歷危機無數,每次都能憑著高超的能力化險為夷,絕處逢生。其實除了其超常的見識外,毛主席的法寶是依靠最廣大的群眾;脫離了群眾,再牛的偉人都照樣玩不轉。
能夠把握機遇的領袖,也是不錯的領袖,這樣的領袖較多。連機遇都把握不住的領袖則是人們千古以來嘲笑的對象,比如說前面提到的趙光義、劉崇。有沒有比趙、劉更差的領袖?多得是。趙、劉雖沒有把握住機遇,但至少發現了機遇,而且去試圖抓住機遇,只不過他們高估了自己,又沒有充分利用手下,至少還算有點見識。還有更多的蠢蛋領袖連機遇都發現不了,甚至機遇到跟前都不知道抓,這樣的例子中國歷史上則比比皆是。
拿此次金融危機來說,對中國就是一次大危機,對美國則是個大機遇。也就是說這件事上美國是占了先手,是有預謀的。為什么這樣判斷,雖然我不懂經濟學,但只要看二戰以后,每逢經濟危機,總是美國人哭痛,其他國家挨刀的歷史就知道了。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樣的經濟危機,美國依舊是世界霸主。這次也不例外,只不過挨刀的對象發生了改變。如果真的能抓住這樣一個危中之機,我相信中國幾乎可以化解所有的對外矛盾,不過有這樣能力的人呢只有毛主席,早已仙逝,大家也不要抱指望。
而通鋼事件不同,她是一個機遇,是解決國內矛盾的一個機遇。國際矛盾沒解決,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平息國內矛盾,內外矛盾一旦同時爆發,場面是不可收拾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