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突然爆出個什么所謂百來萬中國人才流失海外的帖子,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起來。不過,該帖子總的來說含含糊糊,倒是有點象是要為一些海外留學人員回國提前打招呼做廣告的意味,經過這么一鬧騰,就象討價還價一般,想要逼迫政府開出更優惠的條件,以幫助一些海外留學人員歸國能賣出更好的價錢。當然,現在的新聞都強調炒作,大家都是經濟人嘛,通過這樣的炒作來抬高海外留學人員的身價,也可以理解嘛。
這么一鬧騰,忽然想起錢學森要回國的故事。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一說要回國,就有美國軍方的一個領導說;“錢學森無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還曾經說:“我寧肯槍斃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國。” 其后數年美國百般阻攔錢學森回國,后經中國方面多方努力,錢學森才歸國成功。
與錢學森歸國難相反的倒是,后來中國搞改革,美國主動為中國培養經濟學家提供幫助,在美國經過培訓后,美國還通過一些輿論宣傳手段幫忙鼓吹這些經過他們培訓的經濟學家,吹來吹去竟然被吹成了“主流經濟學家”。這類經濟學家不負美國所望,的確在鼓吹推動刮起中國搞私有化運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顯然,在美國眼中,錢學森與主流經濟學家的價值和作用是不同的,有區別的。那就是,真正能幫助中國強大的人才,美國是會耍各種手段進行限制的,甚至可能采取特別的手段處理。而那些能夠給中國造成麻煩,制造更多問題的所謂人才,美國則不僅大方地派到中國,還會提供各種培訓,有的還暗中發特殊津貼,還會動用輿論宣傳手段進行包裝,以利用一些領導人崇洋媚外迷信洋人的弱點給這些主流經濟學家更大地發揮作用。
通過這個對比,人們不難發現,人才也是有區別的。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一段時間里西方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確領先中國,一些中國人不遠萬里到海外求學,的確是想學到真本領,以歸國為中國發展能盡一份力量的,如錢學森這樣的人,一聽到新中國成立就急忙要求回國效力。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時候中國更強調自主創新,象錢學森這樣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當時的中國就搞“市場換技術”那一套政策的話,錢學森就沒有必要回國了,就算回來了也沒有地方可用呀。現在海外的一些中國頂尖人才,的確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沒必要回國的。
不過,真正象錢學森那樣能為中國做出重大貢獻的海外人才仍然是不多的,大多數所謂海外人才不過還是在追求個人的名利罷了。在當前世界經濟危機蔓延,失業率上升之際,炒作所謂海外人才流失的話題,真是實足的虛偽。
中國真正需要的是象錢學森這樣能夠真正強國的愛國學者,而非那些扯淡的如主流經濟學家之流的所謂人才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