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通信:為什么高薪不合理?
寒梅冬雪
網友通信:為什么美國的高管拿高工資合理,中國國企、或公務員拿高薪就可能不合理?
寒梅冬雪
去信:
公明先生:
首先申明,我對國企不是很了解,對公務員制度也不是很了解。 但有一點我想我的理解應該偏離不會很大,就是他們的工資是國家發的。根據這樣的理解,我認為國企公務員不能跟國際接軌,也不應該拿高于國民平均水平的工資。
先說美國企業。 美國企業有國營的,也有不是國營的。 不是國營的, 我認為也不算是“私營”或者“民營”, 因為大部分是上市的公司,只有很小一部分大概是完全家族擁有的,占的比例很少很少。
我工作過的公司,都算大公司吧,都是上市公司,一加入公司,年終獎勵,或者平時獎勵,很多時候是發股份的。
從我的眼睛看過去,公司屬于誰呢? 不知道。 因為也看不到最大那個老板,最常見的就是VP們(副總裁), 每個VP都是帶領一個項目(或者團隊), 從VP,到最底層的工作人員大家都是打工的。 比如VP們,算是高管了,美國企業或者公司,一個高管薪水,通常是根據他掌握的預算或者領導多少個人來決定。 每年花2千萬的高管,比每年花2百萬的高管,薪水就要高。 因為管理的預算越多,領導的人越多,承擔的風險和責任就越大。
我工作過的企業,錢是怎么掙的我不知道,因為我都是在產品研發團隊,我們只花錢,研究生產出來的東西,交給市場團隊。 研發團隊和市場團隊唯一相交的機會就是研究一個新產品的時候,技術部門的設計者們,需要去聽市場團隊的建議和意見。
一個產品從立項開始,華爾街宣傳就開始了。 我曾經參加過的一個項目,讓我困惑過,我心里很清楚我們在做什么,但看華爾街的報道,感覺在說別人,可公司股票因為利好消息漲了。 到了年底,財政報告好了,就會有分紅,分紅不一定是嚴格按照級別來的,有的人進公司時機比較好,可能工資分紅股票拿的都比較高。 當然,這只是我的觀察。 不同的人可能感覺到的不一樣。
再說資金來源。 比如我們研發的產品導致公司股票漲了,是不是公司就要為我們多追加投資? 似乎不是這樣。 一個項目的資金,可能來自公司,可能來自潛在用戶,可能來自政府(如果是政府項目),也可能其他渠道。
舉一個我經歷過的例子。 我經歷過的一個項目中間沒錢了,上級讓我們準備材料,大老板們要拿著去找資金。 我們一個大項目分成若干部分,我負責其中一部分。因為參與了材料準備,知道了一個項目所需要的資金,是要“找”的。投資人是誰,我的位置還不能了解到那些,不是很清楚,但知道全球有幾大投資公司,他們操縱著資本,決定錢往哪兒投。
所以,美國的企業他們敢給高薪,可以給高薪,因為錢反正不是自己的。錢花完了怎么辦? 再找。 找不來怎么辦? 那就解散。 我在美國直接、間接經歷過“打水漂”的項目,幾千萬,幾億,幾十億的都有,沒有人痛心疾首損失,也沒有人在乎。 即使有部分資金來自政府的投資,也沒人在乎。 美國已經到了一個階段,它能這么玩,它敢這么玩,但我認為中國就不能這么玩,也玩不起,中國從各個方面都跟美國完全不一樣。 比如國企,主要還是國家的錢,中國政府的錢跟美國政府的錢不一樣,中國政府的錢是工人農民各階層辛辛苦苦創造的,每一分都是人民的血汗,美國政府的錢哪來的呢?當然不否認美國人民的勞動,但最主要的是從全世界剝削來的。 所以,如果給中國國企高管們高薪,就等于是在剝削人民的血汗,是對人民的不公平, 中國國企薪水跟國際接軌就不合理。 也許有人說,中國國企也找投資,也讓資金來源不是政府的錢了,是不是就說的過去了? 我覺著還是不合理,因為中國國企,不是資金來源的問題,而是性質的問題。 我在美國公司看到的,只是一個項目的資金來源,牽扯不到公司歸屬或者控股問題。
公務員薪水和國際接軌,我認為也存在類似問題。 比如美國政府工作人員,在社會平均工資中,是比較“中下”水平的,但福利比較好,假期比較多,工作安穩,講究的不是效率,而是服從規章制度。
美國影視宣傳很迷惑人,那里動不動就說“我是納稅人”,聽起來很有權力的樣子,其實美國僅靠人民納那點稅什么事都做不了,背后操縱的還是大財團,人民納稅不過是為大財團操縱增加了穩定系數而已。 當然,這一切,只是我個人看法。
寒梅
回信:
寒梅網友: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合理,而只有相對的合理,而且平均主義并不合理。那么在工資收入分配上,怎樣才能做到相對的合理呢?平均主義顯然是不行的,差別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于是不是能找到恰當的比例。如果收入差距的比例是適當的,那么就是合理的。
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著比例關系。當比例適當時,就會產生和諧。
例如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的數量存著比例關系。當比例在適當的范圍內時,生態就會平衡,雙方種群都會得到發展。如果比例不適當,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物種就有可能滅絕。
人類社會男女性別并非是一比一最合理。而是女性數量略高于男性才合適。如果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就會產生社會問題。同樣,老年人、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也要適當,如果不適當,也必然會產生社會問題。
合適的比例關系所產生的和諧,最著名例子是黃金分割。黃金分割能產生極為和諧的美感,被廣泛地應用于建筑、造型和藝術等領域.。
因此可以說適當的比例產生和諧是自然界普遍的規律.。
社會上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之間也有一個合理的數量比例。如果非生產人員過多,每一個勞動力所供養人口就多,如果不堪重負,社會也就很難和諧。
對一個企業來說,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之間也必然會有一個合理的比例。管理人員少了,管不過來;多了,成本就會加大,就會人浮于事。
各項費用的支出,也有合理的比例。對一個企業來說。稅收、成本、利潤也有一個比例關系。在成本中,管理費用和工資支出有比例關系;在工資性支出中。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之間也有一個合理的比例關系。如果這些比例不能調整到合理的的范圍,企業運行遲早會出問題。所以無論是中國或美國,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高管們的薪金也都有一個合理的比例。
企業的老板要追求利潤最大化,但也要在職工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如果職的工資和基本福利沒有保證,那么老板的利潤也就沒有保證。而職工的工資和基本福利必然要占企業總收入的一定的比例。
國家對企業的稅收也是按比例征收的。例如企業所得稅,曾經高達55%,后來降到33%。國家對企業利潤征稅比例太高,勢必影響企業創造利潤的積極性,所以國家稅收的比例也要合理。
企業利潤在交納所得稅后,就是稅后利潤。稅后利潤如何分配?可能要留一定比例的企業發展基金,用于擴大再生產。也可能要留一定比例做為福利和獎勵基金,以調動職工積極性。這就是二次分配。世界各國對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原則和順序都有嚴格的規定。中國的公司法規定了法定稅后利潤要提取法定公積金,然后是自由公積金,然后才是股權分紅。不過后來法定公積金又取消了。
所以對于管理者來說,不能一味追求數量,而更重要的是調整比例。
一個社會,貧富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但是貧富相差比例不能太大,如果超過了一定范圍,也會產生社會問題。國際上用基尼系數來反映這個比例。精英們認為我國保持一定比例的貧困人口不是壞事,現在基尼系數也不算太大,他們認為拉開貧富差距才能有利于社會發展。他們說只要蛋糕做大了,即使份額比例不大,只要絕對值夠大,不也很好嗎?
失業人口所總人口的比例是不是越小越好?根據精英們的理論,必須要保持一定失業人口的比例才好。這樣才能逼得社會成員有危機感,才能壓低工資,才能降低用人成本,人員才好管理。當然,他們自己是不肯失業的。
由于失業人口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很簡單,給他們吃低保嘛。這樣吃低保人口的數量也有個比例問題。發放低保要有資金渠道和管理機構,養這些機構人員又要有開支,防范這些人員監守自盜又要有機構和人員,這樣開支就會不斷加大。
精英們還有一個理論就是適度腐敗有利經濟發展。他們認為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沒有腐敗經濟就不能發展。當然腐敗也不能太過,如果太過,社會也可能承受不起,所以要適度腐敗。
此外,還有”先污染,后治理”,“繁榮娼盛”之類的理論。
那么如此說來,要有一定比例的貧困人口,一定比例的失業人口,一定比例的腐敗,一定程度的污染,一定程度的黃賭毒,這樣的社會才是最合理最和諧的社會嗎?
事實是最好的回答。這樣的社會要保持穩定,需要巨大的社會經濟成本和道德成本。表面上看,美國的蛋糕做得很大,所以靠失業救濟金也比我們打工強。但是美國的經濟總量有一大部分是虛擬的,例如股票,上市公司只要股票在增值,公司就有錢化,而與公司實際情況關系不大。如果股票跌了,那也沒關系,大不了公司破產就是了。但是這種經濟最怕資金鏈斷裂。現在美國的經濟已經出現危機,而且轉嫁到全世界。
宋公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