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般若觀《希望我們能夠擺脫浮躁和偏見——致烏有強壇網友》一文,有很多不同看法,在此于般若觀商榷。有不當之處望指正。
文中說:左派的浮燥,“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左翼們沒有自己的主動權,總是一大群左翼被一兩個右右牽著鼻子走。就拿強壇來講,一個鑫森一個思聞,殺傷力頂上左翼們一個排。往往是人家興致來了,隨便從網上找一篇地攤文字,拋了出來。然后我們一推左們憤怒地跟貼聲討,認真的左們甚至可以連夜不睡地到處找資料證偽。。。。。。其實這些都不過是瞎子的左眼和右眼,摸來摸去,都是在大象的尾巴上做文章,無濟于世。”
本人認為:必須承認,這種現象很普遍,幾乎成為左派戰斗的一種常態。這種戰法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使左派每日在右右屁股后窮于奔波應付。但是,在目前左派一無組織、二無統一指揮的狀態下,對其右派反動言論能夠自發的一窩蜂的群起而攻之,在局部即以形成以多打少之勢,尚不乏這是當前一種必要的戰術原則。而戰果也是顯著的,如吳健民的“韜光養晦”論一出籠還立足未穩,就被左派牢牢抓住,即以事實和邏輯批得體無完膚,使人們清楚認識到“韜光養晦”論的實質就是賣國論,是賣國論的一塊遮羞布。這種揭露顯然是“有濟于事”的,不能說“無濟于事呢”。左派雖不能就來犯之敵做到來一個打倒一個,來一群打倒一片,但是左派能夠自覺地站在人民一邊,以馬列毛主義為武器,對右派反動言論迎刃而上,大膽亮劍,這在當今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戰斗勇氣是很值得稱贊和發揚光大的。但這種被動戰法并不是長久之計,左派應該好好思考,主要的是要盡快解決組織和指揮問題。
文中說:“沒有主動權的原因是他們既沒有方向感,也沒有客觀冷靜一分為二的正常思維,更缺乏事實求是的作風,更多的是追求時尚的虛榮和為辯論而辯論的自我膨脹的智力優勢感。”
本人認為:對一新事物的分析和評判,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看其主流,不能以偏蓋全。左派“沒有主動權”是事實,但把原因歸為是因為沒有“方向感”這就不是事實了。或許般若觀所認為的方向感和本人所認為的“方向感”不同,不是一回事。本人認為左派斗爭的方向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走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這也正是左右兩派之間的分水嶺。其實在當下,即使左派想找什么別的方向也不可能有,沒有這個機會和條件,因為他們的對手——右派根本就不給他們別的方向——右派已經公開旗幟并下定決心在走資本主義道路上要一條道跑到黑。《08憲章》就是他們的號角和宣言。左派沒有主動權主要在于左派沒有經濟基礎和相應的社會地位,所以,左派的言論受到全面打壓,在主流媒體上沒有話語權。我們看到在網絡上,攻擊和詆毀毛主席和共產黨的貼子比比皆是,暢通無阻,而對此反駁的貼子卻往往要被限制和刪除。最近凱迪網在公開討論“殺左”方案,并公然列出要殺者名單,其中包括毛主席所有直系親屬。這是反動的,違法的,是在搞恐怖搞暴亂,但為什么相關部門沒有查處它?這不是保護又是什么?要是換烏有試試,我想早就被關了人被抓了。就我等之輩在烏有寫過一兩篇紀念毛澤東文章的人也要在通輯追捕之列,鄭州事件不就是先例嗎?本人寫過一個搞笑篇(小沈陽)說:“你知道網民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嗎?網民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用一天一宿寫的一篇老好老好的貼子,一點鼠標發了嚎!然而點鼠標再一查找——被刪了嚎!”這就是如今左派的網上現狀。所以,對此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左派有了這種堅持正義的“方向感”,所以才被掌管權力的右派剝奪了輿論上的主動權和發言權。這是問題的根本及原因所在。至于什么“客觀冷靜”、“一分為二”、“缺乏實事求是”、“為辯論而辯論”等問題和現象,是有的,也不是好的方面,應該引起左派的注意和改進,但這必竟不是左派的主流方面。
文中說:“沒有方向感,歧路亡羊,只是情緒化地瀉泄。如果連自己參加網絡問政是為什么都搞不清楚的話,往往是以左的面目出現,實質上當右的幫兇。我們網絡問政的目的就是避免我們當前的政策措施盡量少地失誤,就是把民間的意見和呼聲表達出來,做到上下通氣,政通人和。”
本人認為:網絡問政是新時代下黨和政府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的方法之一。胡總書記就時常上網以此了解民情民意。我們上網時也常有這種很可能和胡總書記同時登錄同一網站看同一篇文章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網絡問政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這也是左派應當做好當前工作的理由之一。但網絡上左派主要工作還不僅于此,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充分利用網絡的寬泛度和自由度,大力宣傳馬列毛主義,對走資派和買辦官僚進行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以此教育人民。如果說人民不覺悟起來,不行動起來;如果說我們黨不緊緊人民群眾,也就談不上什么“上下通氣”,“政通人和”。所以問題在于,我們黨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還是回避群眾害怕群眾,這是網絡問政最根本的也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既然如此,我們黨就不應該怕群眾多說些什么,說錯些什么,哪怕是“情緒化的瀉泄”;更不應該我想聽什么你就說什么,我不想聽的你就不要說不能說,這是官僚老爺作風,實質就是不讓群眾說話。這是毛澤東最痛恨的東西。目前我們黨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離群眾越來越遠,離所謂“精英”們卻越來越近,稱兄道弟,打得火熱。
文中說:“如果我們忘記了這個最根本的目標的話,往往會怎么激進怎么來,無限制地不計后果地說不負責的話,甚至發展到我們現在不是社會主義、我們的黨現在不是共產黨這樣的話都能講。講這些話,并不能表明你很有勇氣,只能證明要么是你無知,要么你是敵對勢力的網特,在幫敵對勢力宣傳離間黨和群眾的關系,為制造動蕩做輿論上的準備。”
本人認為:現在我們國家還是不是社會主義,我們黨還是不是共產黨,這要看我們國家和黨它是否還具備應該有的基本特征。如實說,其特征是越來越少,越來越摸糊不清了。面對如今社會之混亂,面對新的“三座大山”之壓迫,難免有人對此做出錯誤的判斷。這檔子事就是讓“精英”和專家論證也會弄得山霧云罩,滿頭霧水。。。。鄧小平當年為何來個“不討論”呢,原因就在于此。但總之,社會主義和共產黨都不是誰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這一點老百姓最有發言權。在老百姓那不用論證,老百姓的標準極其簡單,誰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誰就是共產黨,誰就是社會主義。從而老百姓就贊同誰,就支持誰。但請相信,左派的主流是堅定地站在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一邊,堅信社會主義,堅信我們的黨。不知般若觀想過沒有,發現沒有,看到沒有,往往那些說不是社會主義的人卻在反對資本主義,說不是共產黨的人卻在反對多黨執政;而往往那些說是社會主義的人卻在走資本主義,說是共產黨的人卻在主張取消共產黨實行多黨執政。為什么會這樣,走資派的一大特點就是打著紅旗反紅旗,向左開往右拐。
文中說:“缺乏客觀冷靜和辯證的一分為二的態度,主要表現為出了問題不分析原因,不考慮景和現實條件,而是往往情緒化地邊倒地找一個最簡單的原因或對象,極力攻擊。這里面最典型的具體的歷史背就是對小平同志的誹謗-——正如右翼誹謗毛澤東同志一樣——這都是陰謀政治鞭尸政治的傳統封建政治惡習,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丑陋和自私。因為對故去的不在位的領導人的攻擊,恰恰是某些無骨的知識分子向當權者或輿論主流獻媚的一個最簡單的手段。”
本人認為:如果說目前“當權者”依然執行的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輿論主流依由右派所把握,那么,左派某些人批評鄧小平就必然不是為了向當權者或輿論主流獻媚。因為這里只有對抗性而沒有同一性。反而那些誹謗毛澤東和主張取消共產黨的右派們卻是如此。他們沒有對抗性而只有同一性。有些左派人士對鄧小平主的批判主是其“摸論”、“貓論”和“先富論”,在這一點上我完全同意般若觀的觀點,我們對鄧小平的“三論”一定要考慮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條件,實際上在這里它更多體現的是實踐論的觀點,我們應該看到這一點。盡管它應合了當時少數右右們的口味,被其利用,但從根本上說這并不是鄧小平的原始本意。后來即93年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反思和擔憂能夠說明這個問題。但不管怎么說,實踐證明這“三論”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如果說這是實踐論觀點,即“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在過河中摸出社會主義經濟規律,那也應該先搞其試點,然后循序漸進,而不應該搞一刀切,搞大幫哄。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不然就要往往搞錯。至始全民經商和搞開發區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一點也不比“大躍進”少。
文中說:“小平同志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但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顯然他們這一批有過留學背景的同志,與毛澤東同志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改革開放前十年,小平同志也一直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進行,一直是在與那些搞所謂“黨政分開”、“軍隊國家化”的西化分化分子做斗爭的。怎么能說小平同志就不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了呢?”
本人認為:有過留學背景,就會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與毛澤東的理解不同,這期間沒有必然聯系。那一批人留學并不是向資本主義學習去了,而是去尋找馬列主義和革命斗爭的經驗。從這點上說,那些留學的人所看到和所理解的更多和更徹底的應當是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和壓迫,更應該看清資本主義的本質,因此也更應該和毛澤東的理解相一致,而不應該有所不同。我們不否認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初衷和一片熱心,也不否認改革開放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的,但不論當時看或現在看,其改革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思想上、理論上和經濟上的準備很不充分,甚至沒有準備也不需要準備,致使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不夠而流于形式。要不然93年后,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反思和深深擔憂是從何而來,又具體針對什么呢?
文中說:“其實認真看看小平同志的著作,他們第一代領導人,一直有一個堅強的信念,特別是他們經歷過建國后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使他們深深地堅信:決定我們國家不變色的絕對不在于公有制有多少,而主要地取決于兩點:第一,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第二,有強大的人民解放軍存在。只要有這兩點,國家出現了什么問題都可以糾正。”
本人認為:這是經驗主義。建國后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經驗是什么?一是要有一個人民愛戴的偉大領袖,二是要有一個廉政純潔的政黨,三是要有一個無往而不不勝的人民軍隊,四是要有一個廣泛的群眾基礎,五是要有一個穩定封閉的國內環境。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經驗。也是其基本前提。所以在這個前提下,上層建筑有條件有能力要求經濟基礎與其一致,從而使全國私有經濟走上公私合營之路,最終走上全民公有制。這個成功經驗在當今國家變不變色的問題上它還能用還好用嗎?當然,如果說現在我們國家仍然具備上述五個條件的話,可以說它還能用也好用,會一用就靈;但可惜不具備了。私有制是腐敗之源。近30年在大力發展私有經濟下,私有經濟已占有國家經濟80%,事實上國家經濟總體已成為私有制經濟了,從而造成政黨腐敗,軍隊腐敗,社會各階層各領域通通腐敗,人民重新遭受資本家和官僚資本的剝削和壓迫,然而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談什么國家變不變色還有意義嗎?沒有意義。實質上它已經變色了,只是變得還不那么徹底,國家和政黨還保留著原有那種讓老百姓聽著心里就發甜發曖的名份罷了。如果我們承認這是事實,那么,從中央到地方的左派就不應該最終把賭注壓在政黨和軍隊上面,這是十分危險的。前蘇聯的變色和解體問題就出在了政黨和軍隊上。對此我們應該有所警覺和提防。
文中說:“而相反的例子就是蘇聯解體或變色前,不是近乎于百分之百的公有制嗎,為什么經濟基礎并沒有決定上層建筑?所以我們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不能見物不見人。蘇聯解體的原因就是取消了蘇共的領導,實行了指導思想上的多元化!”
本人認為:好例子。意在說明經濟基礎并非是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中國變不變色與大力發展私有經濟沒有根本關系。從四個方面說:一、知道什么是顛覆嗎?在前蘇聯赫魯曉夫執政時就已走上了修正主義道路,他的“和平過渡”我們不應忘記吧,雖然經濟上還保持著公有制但其政黨已經蛻變。這與我國社會主義改造正好相反,即一個修正主義政黨是有條件有能力改變國有制而實行私有制使其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一致。這就是在國內外反動勢力滲透下的顛覆。二、為什么無產階級政黨蛻變成修正主義的資產階級政黨,就要改變國有制而實行私有制?難道繼續實行公有制不行嗎?不行。這就是由馬克思所論述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決定與被決定、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所決定的,所以這必然要求二者之間關系上的對應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說,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和宗旨不是為資本家服務,而是為人民大眾服務;而資產階級政黨的任務和宗旨不是為人民大眾服務,而是為資本家服務。三、正因如此,在私有經濟占國家經濟總體80%情況下,我們政府如何才能做到不為資本家服務而為人民大眾服務呢?我們黨和政府靠什么拒絕資本家的拉攏和腐蝕而保持永不變色呢?通通做不到。看看那些黨政官員哪個不是在竭力地向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呼喚著:向我開炮!難道這不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來為經濟基礎服務的關系嗎?!
文中說:“所以,左翼們對黨的領袖,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一分為二的公正的評價。黨的領袖都分別代表黨的一段歷史。建國后,無論是前三十年還是后三十年,這六十年的歷史都是一個整體,只能用聯系的發展的辯證的觀點來分析評價,絕對不能割裂歷史,不依據當時的歷史條件,片面地肯定或否定。片面地否定小平同志,其危害和右翼們非毛的結果是一樣的。”
本人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沒有理由不贊同這個觀點。
文中說:“而且尤其后一種否定更具有危害性。對小平同志不公正的評價,將導致左翼與體制內的群體的嚴重對立,這種對立將有效地隔絕基層意見向體制內的表達,將使體制內的人越來越缺乏執政的合法性自信,越來越不敢面對問題,這將導致我們的問題越積越多,無法收拾。這個危險左翼們一定要看到。”
本人認為:同上。
文中說:“為什么網絡左翼會出現這個現象?一方面是人員的來源問題,多數左翼顯然都是年輕人,缺乏足夠的閱歷,更缺乏足夠的理論修養。另一方面是網絡匿名性的特點,使得敵對勢力可以用極左的面目出現,有意用似是而非的極左言論,以革命的、道德的、高尚的理由,幫意用極端化的極左言論批判中左們不夠“革命”,迫使清醒的中左們極左化。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左翼們缺乏必要的交流。合法的正當的交流左翼們不太愛用,比如通過強國論壇的聯誼會館,通過別的論壇的類似公開陣地。因為他們總愛把非常普通的事情搞得神秘化以增加自己的吸引力或號召力。”
本人認為:同上。
文中說:“政治,就是各種意見的充分自由的表達和妥協的結果;搞政治,就必須要明確我們當前的任務是什么,我們的需要關注的重點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本人認為:不是。至少說這很不全面。就說現在,左派以及人民大眾的各種意見不僅不能充分自由表達,而且是無處表達。右派們根本就不給我們這個權力和機會,甚至要把左派及毛澤東的直系親屬趕盡殺絕。即使將來有這個機會,左派也務必要有準備,以革命的“兩手”對付右派的反革命“兩手”。
文中說:“一味地否定改革開放,一味地否定后三十年,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這就無法達成共識,無法達和和解,無法用和平的漸進的不產生大的動蕩的方式改革那些實踐證明錯了的東西。這就不是問政,而是純粹給敵對勢力當宣傳員。”
本人認為:要實事求是,用事實說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改革開放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國富民強,只要達到這個標準或接近這個標準就說明改革開放是成功的,否則就是不成功的,是失敗的。那么改革開放30年我們是否達到或接近這個標準了呢?這個問題留作思考,讓大家回答。本人只對一種說法給予回答,就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比過去提高的問題。我要說這是個虛假概念。過去,大部分家庭是一個人工作養活五六口人,雖然生活水平低但還都能活,現在行嗎?不妨讓我們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收情況以此換算一下,然后再做出結論。但我想這個結論一定是悲哀的,不幸的,不能給30年改革開放爭光添彩。過去農村有句口號叫“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現在這個口號不提了,因養不起了,讓生也不生了。所以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比過去好主要不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是計劃生育的結果,是那些沒有出生的小二小三們的未知生命換來的。但就是這樣的生活水平也不牢靠,切不可隨意生病,小病還能對付,一場大病你就要回到30年前。總之,只有依據事實去否定去糾錯,才能減少矛盾和化解矛盾,這樣才能避免社會出現大的動蕩,除此而別無它法。
文中說:“而同時不明白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一味地“閑逛”,去探求所謂“言論自由的邊界”,其實又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和某種意義上的犯罪!胡總書記為什么要在強壇和網友們交流?原因很簡單,通過網絡,疏通黨和群眾意見溝通的渠道,更好地集中民智!同時,網絡言論發揮著越來越大的輿論監督作用,許多重大社會事件,往往都是網絡議論先行,打開話語空間,然后傳統媒體跟進,進行輿論監督,牽制或約束行政權力。”
本人認為:不知“某種意義上的犯罪”是何意,罪由誰定。但我知道,在凱迪網,已經給張宏良、司馬南、張紹忠等人定了罪,而且都是死罪,要通通殺之。不知般若觀說的罪與這個罪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同一個罪。
文中說:“而我們一些網友,缺乏這個方面的思考,往往拿自己的自由自己的權力當借口,不敢面對現實,為自己的軟弱找理由。每個人的自由都是有限的,就象你在家什么都不穿可以,在街上就不行一樣,雖然裸體是你的自由。因為你既然參加了網絡問政,又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你就必須要承擔起一定的公共責任。這個責任就是引導網友關注時政,抨擊時弊,提出建議,形成壓力,促進整改。”
本人認為:左派要引以為戒,自律。但這話對右派說最為合適,他們經常光著屁股在網上裸奔,并連喊帶殺的。
文中說:“然而貧道上網這么久,看到了許許多多,除了烏有一些嚴肅的認真的學者外,強壇上為網友們所追捧的,幾乎沒有幾個網友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更不能明確意識到自己應當做什么。很多都是為了發貼而發貼,為了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當你們獲得掌聲和鮮花的時候,你們是不是反問自己一句,你是不是已經地這掌聲和鮮花中忘記了你的最初。當你沉醉在這掌聲和鮮花的喜悅之中的時候,你是否想起那些被侮辱被壓迫者求助無門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應的無助?”
本人認為:左派要引以為戒,自律。
文中說:“實踐證明,我們只有牢牢把握手中的筆,針對時弊,嚴厲批判,才能夠引起當事人的關注和反思,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批判和眾多網友的參與,我們才能透過網絡形成的壓力,迫使他們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改正他們的錯誤。”
本人認為:完全贊同。
文中說:“只有我們批評形成了習慣,只有當官員們接受網絡輿論形成了習慣,才能夠量變引起質變,使越來越多的官員們上網,參與強壇和其他政治性論壇的討論。只有在討論中,他們的思想才會轉變,拋棄原來形成的錯誤的思想,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只有當這種共識在體制內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時,更進一步的改革才能阻力最小,代價最小。在這一點上,同志們應當要有這種信心。”
本人認為:唯物辯證法的“量變引起質變”,好象不是這個含義。量變引起質變是指事物的性質的變化,即產生新的事物。比如烏有是個不大的網站,由于經營管理的好,將來到這注冊的人多了,發展成象現在新浪這樣的大網站,但它還是個網站,只是人多人少的問題而不會變成什么別的部門。再說改革阻力大與小問題,不是簡單問題,它完全是個路線問題,路線問題就要解決路線問題的方法來解決,網絡本身沒有那么大的作用和功能。網絡的輿論監督作用對當權者來說可以聽也可以不聽,聽得不耐煩了可以下令關掉它,至少還可以限制言論發表和刪貼吧。這樣的事沒少發生。
文中說:“為什么我們要有這種信心?具體講,全國公務員約800萬,最悲觀的估計,按百分之一計,其實腐敗的和喪失理想信念的也只有8萬人。換種方法分析,腐敗必須要有權力。全國大約2500個縣級及以上地方黨委和政府,每個地方按100個職位最有權力計算,大約權力職位共25萬個。這25萬個職位最悲觀地看,按四分之一存在腐敗計,也只有不到7萬名腐敗分子。為什么我們僅僅因為不到十萬名的腐敗分子,就否定整個黨整個國家?網絡上所謂的兩千多萬0.4%的人,很大一部分他們的財富不能說就來自腐敗!”
本人認為:這種最悲觀的估計的依據是什么?如果說全國腐敗分子只有區區8萬人的話,那以中國13億人口來說,中國將是世界最廉政的國家了。般若觀高僧這不是在跟我們開國際玩笑吧,您的意思是一把手腐敗而其它都不腐敗,腐敗是從當一把手才開始的,之前他不腐敗,這是什么邏輯呢?就是這么算也要黨政軍及政府五大班子和社會各行各業都算進去呀!想必高僧很少走出山門,了解民情。
文中說:“雖然當前我們國家腐敗已經向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全面地滲透,好象無法反擊,這種思維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我們黨擁有強大的執行力。只要中央下大決心反擊,重點抓那25萬個最有權力的職位中的腐敗分子,我們就完全可以清除腐敗問題。隨著腐敗問題的清除,其他問題都很好解決。”
本人認為:怎么能說“我們國家腐敗已經向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全面地滲透”呢,而早已是遍地開花了。不錯,反腐比不反強,但之后呢,之后就不產生腐敗了嗎?如私有制的根本問題不解決,腐敗就會前仆后繼,層出不窮。
文中說:“所以我們既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要正確地分析問題,看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然而我們要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本人認為:可能性必竟還是可能性,不是必然性;必然的可能性必須要有必然的條件。
文中說:“解決問題的辦法,貧道以為,發動群眾是最好的辦法。發動群眾不是過去的搞群眾運動。我們要按照新的時代新的思路來進行。方法就是利用黨代表常任制這個制度設計,全面開展黨代表直選或黨員海選工作。應當把省及省以下的黨代表人數,按黨員比例,按地區分配。由黨員自己找其他黨員聯名,達到一定聯名數后,確定為候選人,用黨費資助參加電視呀報紙的公開演講競爭。黨員海推的黨代表比例應當占到三分之二左右。其他三分之一,由上級黨組織推薦候選人(民族宗教地區,上級黨組織確定的比例可以適當多些)。通過常任制的黨代表大會,可以有效地發揮制約作用。”
本人認為:農村村主任(村長)海選,就是用錢買。全國都一樣。此例供般若觀參考。
文最后說:“然后在此基礎上,我們再探索把輿論和司法監督權力,交給常任制的黨代會行使,形成對黨委和政府權力的獨立的監督制約。這樣,我們就可以既不搞西方式的三權分立,又能有效地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形成有效表達、有力監督、有序參與的黨內民主機制。避免權力異化和黨脫離群眾的現象。”
本人認為:前提要是不能成立,后面之事也不能成立。
金股哲學圈
http://q.blog.sina.com.cn/jinzou56110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