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864920100djeh.html
早就聽說重慶沙坪公園有紅衛兵公墓,很想去看一看。2009年5月中下旬,和幾位同事一起到成都出差,后轉道重慶得以成行。
我和同事們在成都工作之余參觀金沙遺址博物館,看到“太陽神鳥”金箔讓我們興奮不已。
據博物館文字介紹(如圖):“太陽神鳥”金箔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四川金沙遺址,商后期古蜀國文物,也叫作“太陽神鳥金飾”、“四鳥繞日金飾”。據介紹(如圖)“太陽神鳥”金箔整器呈圓形,外徑12.5厘米,內徑5.29厘米,器身極薄,厚度僅0.02厘米,重量20克,金箔采用鏤空方式表現,分內外兩層,內層周圍等距分布12條順時針旋轉的齒狀光芒,象噴射出的十二道光芒的太陽,呈現出強烈的動感,象征著光明、生命和永恒;外層由4只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環繞太陽飛翔的四只神鳥,反映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了自由、美好、和諧。它生動再現了遠古人類“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故事,四只神鳥圍繞著旋轉的太陽飛翔,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體現了遠古人類對太陽及鳥的強烈崇拜,表達了古蜀人對生命和運動的謳歌。2005年8月16日“太陽神鳥”金飾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
參觀完博物館,我還特意買了幾件有關“太陽神鳥”的胸花、項鏈等紀念品。
隨后,我們轉道重慶。我惦記著紅衛兵公墓的事,先打電話到沙坪公園,詢問是否有紅衛兵公墓,接電話的是個年輕女孩的聲音,她先說不知道,后又負責任地問了其他工作人員才說有,讓我打電話到開發部問,我又打電話到開發部,接電話的人說有紅衛兵公墓但不對外開放。我聽了有些灰心,但還是想著去看個究竟。2009年5月21日早晨,我和同事小孔一起,打的趕往重慶沙坪公園,行車間,問及師傅是否知道沙坪公園有紅衛兵公墓,師傅說不知道,也難怪,師傅看上去是個80后,不知道是自然的。沙坪公園在沙坪壩區,離我們住的地方有一些距離,但早晨市里路上行車少不塞車,也很快就到了。
我們從隨身攜帶的資料上看,知道紅衛兵公墓大致在公園的西南部。我們進了公園后就往西南部走,見到不少按比例縮小后的世界名勝微縮景觀:埃及金字塔、古羅馬斗技場、比薩斜塔和美國的國會山等。這張照片照的可能就是美國國會山的微縮景。這個微縮景前是個小廣場,很多人在這里行走、晨練。
我們繼續往西南方向走,一時還沒有公墓的跡象。我們見到行人想去詢問,但又擔心問的不是家平生事端,太年輕的不知道,老干部模樣的擔心其當年挨過紅衛兵的批斗,還擔心問到當年老紅衛兵的頭上也不知道他屬于哪一派——也許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但當時確實這么想了。
還是自己找吧,一個城市里的公園能有多大!?
還好,很快我們在一個樹林茂密的小路南面土崗上找到了,一道石砌的圍墻將公墓圍了起來。小路上晨練來往的行人不少,旁邊土崗上的墓地也不顯得很寥落了,順著小路南邊的一個岔道上去,見到了兩扇不太高的緊鎖的鐵柵門,公墓大門朝東,并建有一個仿古的牌樓,透過門看去,可以看到林林總總的墓碑。
我和小孔先后從鐵柵門上爬跳過去,足有二、三十年沒爬墻頭的我們就這樣從鐵柵門上爬跳過去了。
仰望公墓里這塊最高大的墓碑,想著為追隨“紅太陽”而獻身的紅衛兵,我忽然想到在成都金沙遺址看到的“太陽神鳥”金箔上的環繞太陽飛行的四只飛鳥,那些紅衛兵那不就是為追求理想凌空而飛追逐“紅太陽”的飛鳥嗎?!這塊最高大的墓碑上面刻著8·15字樣,我感覺在四十多年前的這個日子,是那些追逐“紅太陽”的飛鳥被灼殤墜落下來埋到這里的!對那個年代的紅衛兵來說,這該是怎樣刻骨銘心的日子啊!——如今,他們不是英雄烈士,也不算是敵人寇仇,他們好象什么也不算什么也不是了,他們是白死白活的一群嗎?!
我們應該如何告慰“文革”時代:讓死了的不白死,活過的不白活?!
這時,我們忽然聽到一聲大喊:“干什么的!”循聲音望去,看到一位五十多歲的人在鐵柵門外,象是過路的,又象是看園子的。我們說明來意,他也沒說什么就走了——不管怎么說,還是有人在意在塊地方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