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21世紀全面較量已是不可避免
蘇聯解體之后,國際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世界由美蘇爭霸的兩極世界,變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甚至是美國一國的單極世界。但是中國的學術界卻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把“世界正走向多極化”這一國際流行的對當今世界形勢的判斷寫進了教科書中,影響到中國在蘇聯解體之后對外方針中以此判斷作為出發的依據,從而導致中國在這之后的外交被動局面。
“世界正走向多極化”的觀點,最早是由基辛格提出來的。1989年1月6日《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了基辛格的文章。基辛格在文章中說“在20世紀90年代,兩大超級大國將逐漸喪失對世界的控制權。未來將是美、蘇、中、印和歐洲成為經濟、政治、軍事列強的多極化世界”。基辛格的這一說法,被中國的學術界照搬全盤接受了。在中國近年來關于國際形勢的各種文章中,常見所謂“世界正走向多極化”的說法,直至將他寫進教科書中。
基辛格的這一說法是不符合當今國際形勢實際情況的。首先,基辛格提出這個判斷時,蘇聯還未解體,而現在蘇聯解體已十多年了,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次,他所說的美、蘇、中、印和歐洲將成為未來支撐世界的多極,與當今發生的事實不符。試問,蘇聯解體之后,還有誰能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相抗衡呢?如果沒有,“多極化”又從談起呢?如果真是“多極化”,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又怎敢拋開聯合國攻打南聯盟呢?其實,美國人自己都不同意這種提法,美國前助理國務卿約瑟夫·奈在《美國將主宰未來》一書中說“將世界局勢比作一種傳統的、軍事多極化力量均勢,非常容易將人引入歧途”。從海灣戰爭到北約進攻南聯盟,證明世界不是向多極化方向發展,而是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甚至美國一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
建立在美國最高國家利益之上的全球戰略指導思想是什么呢?1992年3月,美國的《紐約時報》連續披露了美國國防部關于美國未來全球戰略指導思想的一份重要文件。這份文件主要針對蘇聯解體后的國際新形勢。文件一開始就指出“蘇聯的崩潰和海灣戰爭的勝利,是使美國成為全球領袖的決定性事件。”文件指出“美國未來的基本戰略目標是必須在全球警惕和壓制在經濟上、軍事上、政治上可能出現的任何新對手,美國要努力防止再度出現能將其資源置于統一控制之下的世界強國。”文件認為“世界新秩序最終只能由美國領導,”在必要時,“如果不能達成集體的行動協議,美國就單獨行動。”(美國前國務卿貝克曾說:美國愿意在聯合國體制下行動,然而,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如有必要,保留獨自行動和自由選擇盟友的權利。)這份文件明白無誤的顯示,美國將以軍事、經濟力量為后盾控制全球,美國未來的全球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甚至是美國一國的單極世界。1999年3月侵略南聯盟和5月襲擊中國駐南大使館等,就是這份文件的具體實踐。
中國作為目前發展中的大國,為了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必然要使自己成為世界強國,而這和美國的全球戰略是相沖突的,因為美國的戰略目標是“必須在全球警惕和壓制在經濟上、軍事上、政治上可能出現的任何新對手,美國要努力防止再度出現能將其資源置于統一控制之下的世界強國。”由此,我們可以作出以下判斷:中美之間在21世紀展開全面較量已是可避免。
由于沒有對蘇聯解體后的國際形勢進行深刻正確的分析,在“多極化”觀點指引下,中國還曾天真的試圖與美國建立所謂的戰略伙伴關系,當中國駐南大使館被美國轟炸后,這一努力就宣告流產了。可悲的是還有一些人至今仍然未對變化了的國際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仍然再彈“世界正走向多極化”的老調,仍然抱著“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流”的已過時觀點不放,仍然幻想“韜光養晦”,看不到潛在的危險,是非常令人憂慮的。
朝鮮只是一個小國,他的命運是由大國決定的,因為大國是國際形勢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上世紀50年代如果沒有中蘇兩個大國作為后盾,那時朝鮮就已消失了。越南能讓美國陷入泥潭,也是因為中蘇兩個大國作為后盾。而南聯盟和伊拉克只有其他國家口惠而實不至的支援,當然也就避免不了失敗的結果。當前的朝鮮面對美、日、韓包圍,中俄又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害怕得罪美國,影響自己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所以朝鮮只有發展核武器以求自保,而美國已就找到了很好的理由和借口,拿下朝鮮對于美國而言只是時間問題。而美國拿下朝鮮之后,也就完成了對中國的包圍。從臺灣到南海諸島又到中印邊境,一旦有事,中國不得不面臨兩線甚至多線作戰,比如臺灣獨立,中國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完整和統一,不得不武力解放臺灣,而在鴨綠江邊上的美國大兵也就可以跨過鴨綠江來到千里平原的東北。中國作好應付險惡環境的準備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現在的中國的外交方針是 “世界正走向多極化”把可能的國際形勢的發展趨勢作為制定中國外交政策依據和出發點,“韜光養晦”、“穩定壓到一切” 、豈有不處處被動的道理。
綜上所述,中國對當前的國際形勢的分析和判斷是錯誤的,如果不及時糾正,中國在未來將付出高昂和慘痛的代價。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也只有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痛定思痛之后,我們才拋開錯誤方針,開始新的征程。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〇〇九年六月
陳海松
(我的qq號是18398061,愿意和網友交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