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其大體思路是通過國家財政的大規模注資增加市場流動性從而使市場機能起死回生。在所有的措施中,尤其以我國的“四萬億”救市資金最為引人關注。不少國內外的經濟學家和主管官員都把這視作拯救世界經濟的救命稻草。但是在四萬億背后凸顯出的是在經濟危機大背景下我國與西方國家面臨不同的困境?! ?/p>
從經濟危機的誘發機制來看,西方國家由于長期的超前消費導致整個國家財政赤字嚴重不得不借助大量的金融衍生品來進行資金周轉,當金融衍生品的“溢出效應”超過社會承受底線時發生內爆進而波及到實體經濟引發了經濟危機。而中國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金融市場尚不發達,但是受到的經濟沖擊并不亞于發達國家,表面看原因在于西方購買力降低后我國出口的商品無法靠國內市場消化,產生大量商品積壓,企業生產力被迫下降。實際上從深層次看和我國的分配方式有極大關系。由于改革開放三十年形成的少數人控制絕大多數社會財富的狀況,導致我國的有效消費能力長期集中在少數富人身上,銀行的存款也大多為這部分人所有,大多數普通百姓沒有更多的消費能力,從而造成整個社會內需無法拉動,總供給和總需求處于嚴重失衡的狀態。在面對經濟危機的洶涌而來時,政府唯一的選擇就是靠龐大基礎建設開支強行消化多余的供給部分,以維持經濟增長。這就是四萬億救市資金出臺的根本原因。所以,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所有對“四萬億”頂禮膜拜的人似乎都同時忽略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從根本上說金融危機并不是流動性不足造成的,而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出現了問題?! ?/p>
一,從單個商品分析供給基本規律
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在其曠世名著《資本論》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分析也應該從單個的商品開始。
眾所周知,商品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形成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
形成階段:產品剛剛從工廠進入市場還沒有足夠的市場知名度,而且商品本身也存在生產工藝不成熟,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市場宣傳力度,建立有效的銷售渠道,完善產品生產質量。在這個階段的商品還處于緩慢適應市場,占領市場的初始階段?! ?/p>
成長階段:通過形成階段的改進磨合,商品逐漸進入成長階段,這期間,商品的生產工藝管理水平都達到了相當的程度,生產能力也進入規?;A段。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廣告宣傳,社會對產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市場迅速擴大。因此產品進入了大量生產時期,產品的產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成熟階段:商品進一步完善,市場渠道已經充分建立,擁有了一批穩定的消費群。雖然商品仍然有繼續改善的空間,但是市場基本已經飽和商品的增長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技術更先進的產品,開始擠占本產品的市場空間,但是短時間內還不會對本產品構成生存威脅?! ?/p>
衰退階段:商品已經進入的生命的末期,在這個階段產品的技術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逐漸被市場邊緣化。更新一代的產品已經成長為市場的主力軍。除了少數忠實的顧客群以外,產品正在緩慢的退出市場,從而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任何一種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內都要經歷上面的四個階段。企業就是以這種方式不斷重復的向市場提供產品。整個社會所有的企業(包括個體為單位的農業生產)加在一起就構成了社會的“總供給”。當然,光有企業提供產品還無法完成整個供給過程,必須有流通企業將產品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市場上產品才能進行交易。但是本次金融危機并非由流通不暢所引發,因此流通問題并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
二,社會需求基本模型
需求就是消費,消費又分為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其中生產消費是為生活消費服務的,因此生活消費才是終極消費。而一個人想要消費必須要有消費能力,消費能力強的人占有的生活資料更多,對供給的影響也更大,消費能力弱的人占有的生活資料少,甚至不能維持基本生活,對供給的影響也就小。個人的消費能力取決于從社會獲取財富的能力,換句話說取決于社會的分配機制。從世界曾經有過或現存的分配模式看,主要存在三種模型。
1,金字塔型:占總人口少數的富人處于金字塔的塔尖,過著奢華的生活,占有絕大多數的社會財富。并且憑借自己的財富獲得很多社會特權,部分人因此為所欲為,甚至超越了法律底線。占總人口多數的平民處于社會的底層,整日為生計奔波,并且經常因為一些不合理的原因而失去生活來源。夾在這兩個群體之間的是人數不多的中產階級,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但是在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常常會因為和上層階級的競爭落敗而淪為社會底層。需要指出的是,金字塔形的社會是極不穩定的社會形態,因為少數人控制了社會的大部分財富,導致多數人生活貧困。而且少數人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斷擠壓多數人的生存空間導致階級矛盾激化,最終將引發整個社會的革命,對現有的分配體系進行重新洗牌。
2,紡錘型: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結構基本處于這種形態。在這種社會分配體制下,仍然存在較大的貧富懸殊差距,但是絕對赤貧的窮人和富可敵國的富人都只占總人口的一小部分,處于這兩個群體之間的是龐大的中產階級,他們是社會的主要力量。影響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典型的“公民社會”。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社會形態的形成從根本上背離了西方經濟理論的“原教旨主義”。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應該是金字塔型的,因為社會的生產資料絕大多數集中在少數的資本家手中。之所以現在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沒有出現金字塔型社會結構,是因為在社會財富的分配過程中采用了“社會主義分配方式”重視公民的福利與社會財富分配的公平性。這與西方不斷像發展中國家推銷的“新自由主義”有天壤之別?! ?/p>
3,矩形型:這是理論上的社會主義分配模式,極度重視財富分配的公平性,整個社會貧富差距很小,在經濟層面上沒有形成明顯的階級劃分。這也是右翼對社會主義不斷抨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真正的矩形型社會從來沒有出現過,客觀的說中國改革開放前的社會財富分配模式絕不是所謂的“平均主義”,而是更梯形型的分配模式。每個人是根據不同的級別,工齡等條件拿到不同的工資,但是工資差別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從而實現了社會最大程度的公平性,而且并未因此影響經濟效率?! ?/p>
三,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幾種對應關系
供給與需求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兩者都不可能單獨存在。這就決定了整個經濟的正常運行依賴于供給與需求的高度平衡性。但是,市場經濟的固有缺陷決定了需求與供給永遠不可能處于平衡狀態只能在一個區間內沿平衡點上下波動,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并且永遠無法克服的根源所在。調節供給于需求平衡關系的就是價格杠桿,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分配條件下價格所起的條件作用大小也是不一致的?! ?/p>
1,金字塔型社會的總供給與總需求:從商品的生命周期來看,處于形成階段的商品產量較少,生產成本高加上前期的研發費用,因此產品價格高昂。只有處于金字塔尖的少數富豪才能夠消費得起。在這一階段商品的產量和富豪的消費能力正好平衡,因此總供給和總需求是平衡的,消費可以促進生產發展。到了成長階段商品生產能力急劇增加,價格開始逐漸下降,中產階級也有能力購買,但是企業的生產能力遠遠超過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市場的滯后性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反應這種情況,因此商品越積越多直到最后壓斷企業的資金鏈,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為了縮減開支必然采取縮小生產規模,裁剪員工的手段,由于大量的工人失業造成社會消費能力的進一步下降最后導致整個社會經濟崩盤,出現經濟危機。如果處理不當,危機將進一步深化,最終波及政治領域造成國家動蕩?! ?/p>
2,紡錘型社會的總供給與總需求:這種模式的分配方式克服了上一種模式的缺點,在商品進入規?;a的階段由于存在大量的中產階級,可以充分的消化商品的爆炸性增加,并經促進商品的進一步發展使其順利進入成熟期,在成熟階段商品的價格進一步下降,更多的貧困階層也可以購買商品,使商品出現穩定銷售的狀態,直到新商品的出現逐漸淘汰舊商品。在這種社會形態下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但是,事情沒有這么簡單,在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條件下企業的生產規模是不受限制的,資本家為了追逐利益會把企業規模做得越來越大,而且會用一切研發新技術減少人員。最后的結果是企業規模超大,自動化程度極高,雇員卻越來越少。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最后整個社會回到金字塔型的結構下?! ?/p>
3,矩形型社會的總供給與總需求:這是典型的社會主義分配模式,很多右翼經濟學家認為這是最差的一種分配模式,理由是:在初期由于商品價格過高矩形型社會沒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富人階級可以及時消化商品,導致商品發展極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收回成本困難,無法形成有效的資金周轉和產品再生產,從而影響到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在企業艱難度過這個時期最后達到規?;a時,整個社會人人都可以買了,從而導致供給嚴重不足,再大的生產能力也無法填滿這個“消費黑洞”,很多人據此理論認為,這就是社會主義“短缺經濟”的由來,而且進一步認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通貨膨脹和消費過剩就是這種理論的“鐵證”?! ?/p>
但是,我又要說但是,視西方經濟學為圭臬的右翼精英們似乎又忘記了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是我前面說到的“價格杠桿”。當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自然就會上漲,很多消費者會因為價格太高而放棄購買,所以絕對不會出現人人購買的“消費黑洞”。很多人或許會說如果這中商品是生活品怎么辦,如大米,食鹽等。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商品做戰略儲備,以備不時之需,生活必需品肯定在其列。當柴米油鹽出現短缺時,國家會及時投放戰略儲備物資平衡市場,不會出現人人爭搶大米的情況。(當然如果按照前段時間某經濟泰斗要求國家取消18億畝耕地紅線政策的方案行事,爭搶大米的情況也未必不可能出現)①。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各種分配模式都各有缺點,但是相對而言,社會主義分配模式是最優化的一種模式。在這種分配體制下可以使整個社會的總供給和總需求達到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從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我國在改革開放前之所以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在短短三十年內完成了工業體系的建立,社會基本福利制度的建立,并且造出了兩彈一星和核潛艇等高尖端武器??梢哉f和社會主義分配模式下的成功的經濟體制是分不開的?! ?/p>
附:《80后 向茅于軾 教授請教——關于18畝土地紅線問題》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01/64768.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