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吳建民的“韜光養晦”與劉備的“韜光養晦”
中國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先生最近訪美發出高論:“中國外交60年:韜光養晦仍要管100年”,借用強壇的標題,真可謂“一語驚壇”——此“壇”者,天下也。
吳氏之“韜光養晦”是否“韜光養晦”?先做點比較。
一
“韜光養晦”最有名例子當推三國時的劉玄德。歷史上實有其事,經過羅貫中的生花妙筆渲染,當代又兩次經過高層關注,遂家喻戶曉。
建安3年,劉備為呂布所迫走歸曹操。劉備乃人杰,謀士勸他乘機除掉這個未來爭天下的對手。曹操以為正是招攬英雄之際,殺之會沮人望,所以對劉備“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劉備對此也心知肚明,乃在府中“后園種菜,親自澆灌”,表示自己并無大志以麻痹曹操,這就是所謂韜光養晦。不料后來曹操請他“青梅祝酒”,并在談論當代英雄時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的話等于點破了劉備的韜晦之計,劉備聞之驚“失匕箸”,就是丟掉了筷子。彼時“正當雷震”,劉備乃以驚雷掩飾過去。這就是有名的“曹操煮酒論英雄”故事。
說到此處也就清楚了,“韜光養晦”就是在形勢不利時隱藏志向不露鋒芒的一種策略。歷史上最成功的范例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于滅吳的故事。作為一種策略,它的靈魂是“韜”和“晦”,所以也叫“韜晦之計”。顯而易見,“韜光養晦”必須放在心里;如果大喊大叫,將4個金字明晃晃地刻在前額,那還有什么“韜光養晦”!
吳建民先生的美國“韜晦百年”說,正好解讀了“韜光養晦”之謎。
吳建民不是什么“韜光養晦”,而是輸誠,是表決心,不動搖!
按照吳氏的觀點,現在是“和平與發展”取代了“革命與戰爭”, “用革命與戰爭時代的觀點來看待今天的世界,這是跟時代的特點不相吻合的,會把我們引向歧途”。所以,“韜光養晦”也就是對 “革命與戰爭”年代外交方針的告別和顛覆,樹立 “接軌” 、“轉型” 、“普世”、“全球化”、“融入世界”等等觀念。
其核心與著眼點,則是與美國的關系。
二
吳先生的“韜晦百年論”簡直是詩,還不是一般的詩,是黃鐘大呂,“社會主義歷史終結”時代的強音。可惜,詩無達詁,要理解這黃鐘大呂的含義,不如借助于一個例子,以此注彼也。
吳先生乃資深外交家,外交學院院長,與吳氏地位相頡頏的鄭必堅先生也是一位身分顯赫的智囊精英。2002年,鄭先生有一次著名的“美國公關”之行,其高論與吳先生的黃鐘大呂可謂異曲同工。
這趟功勛之行《環球》10.16曾有文追記,題為《中國高層智囊的美國公關 》。該文介紹中國改革開放論壇掌門人鄭必堅教授02年12月親自率團飛赴美國“公關”的光輝歷程。據說這次“公關”為“摸清布什班底的對華態度,同時盡量開展工作,爭取美國的理解”做了出色的貢獻云。
“我們壓力很大,也很憂慮,因為小布什的班子里面沒有中國通,而且他本人當時也稱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所以這次出訪的意圖很明確,就是摸清布什班底的對華態度,同時盡量開展工作,爭取美國的理解。”
鄭先生“公關美國”時反復強調,希望對方區別中國“不同于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依靠軍事集團和軍備競賽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惜別之際還殷殷矚告賴斯,“研究一下中國共產黨與已經解體的蘇聯的共產黨之間的區別”。
鄭必堅對賴斯說:“你想個問題,中國共產黨與蘇聯共產黨有什么區別?”
賴斯回答:“區別是中國提出了‘三個代表’,是執政黨。”
在座中方人士聽了,不禁啞然失笑。因此,離美之前,鄭必堅特地給以研究蘇聯為專長的賴斯留了一個問題:研究一下中國共產黨與已經解體的蘇聯的共產黨之間的區別。
用語與“韜光養晦”一樣曖昧:
如承認自赫魯曉夫之后蘇共在“改革”“轉型”,則大家是“兄弟國家”都 “姓社”,那么,到“姓資”的方面去打自己兄弟的小報告以撇清,則愚人也知道這不光彩,且不高明。
如果認為彼時美蘇是兩霸爭權,則在是非上就彼此彼此,蘇方強軍,美方也不是和平天使,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也。那么,如此向勝者辯白“區別”,則有抱粗腿之嫌,顯得淺薄勢利,就是人家恐怕也看不起。
無論在哪一話語體系里,都說不過去,難脫褻瀆國格之譏,更不要說喪失“姓社”之階級立場了。
這一“詁”,又有點挑明了。
異曲同工!異曲同工!
三
智囊高招與貢獻結果如何?實踐經驗一下。
以西藏問題為例以見一斑。
一位網友有過一個梳理:
回顧達賴幾十年的歷史,七十年代,他在西方幾乎沒有任何突破。八十年代,出訪了20個國家,43個國次,超過前二十年的總和。但沒有一個國家領導人接見他。1990年至1994年,則出訪48國,77國次,超過前三十年的總和。尤其是他得到了西方各國領導人的接見。1990年達 賴到法國推銷其自傳,法國外交部副部長接見了他,這是法國外交部官員第一次與之會見。 1991年3月9日 ,英國查爾斯王子會見達 賴。同年4月16日,美國布什總統以白宮以私人身份會見了達 賴。這是西方首腦第一次會見達 賴。自此,西方各國首腦接見達 賴成為"慣例"。這一切都與國際形勢變化和西方對中國策略的轉變有著直接的關系。1995年7月,美英兩國最為重要的雜志《時代周刊》和《經濟學家》分別"不約而同"的刊登了號召遏制中國的文章:《為什么我們必須遏制中國》、《遏制中國》。當然在西方看來,最好的辦法是讓中國像蘇聯一樣崩潰。
按照吳建民的說法,“中國外交進入黃金時期”,我們高唱“韜光養晦”“和平發展”了,怎么西方列強就這么不理解我們的苦心,反而頻頻接見達賴,力挺藏獨呢?
引張睿壯先生在平媒上發過的一段文字作為“韜光養晦”話題的結束:
“一般來說,雙邊關系取決于兩個國家的交流互動。然而在中美關系中,美國卻一直是引領關系發展方向的主導方面。三十多年來中美關系從未脫出下列模式:其一,美國總是采取主動提出問題、設置日程、挑起事端的一方,而中國卻總是被動因應、安撫妥協的一方;其二,美國總是咄咄逼人以高壓手段逼迫中國政府讓步,而中國則往往采取守勢,多以息事寧人、委曲求全應對。在中美經常發生摩擦的人權和貿易(包括知識產權)問題上,總是美國先發制人提出指責和要求,而中國官員則急忙尋找解釋和辯護,最后往往以滿足美方部分要求收場,從而避免關系破裂。在另一個主要分歧臺灣問題上,也總是美方率先制造麻煩(比如售臺武器或允許臺灣領導人訪美等),導致中國政府抗議、譴責,美方卻不為所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因此,如果說中美關系的多數麻煩都是由美國引起的,應當不會失之不公。中國不僅不惹麻煩,而且它對美國挑釁的忍耐是異乎尋常的。美國對中國采取的許多行動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國際關系所能容忍的限度。美國對臺灣的政治支持和軍事保護不僅侵犯了中國的主權而且公然違反了中美之間具有條約效力的三個聯合公報,美國不僅本身對中國實施嚴厲的高科技和軍品封鎖,而且還不遺余力地阻止第三國對中國出售武器。它甚至不惜強迫以色列取消已和中國簽訂的出售AWACS機載預警系統合同,并采用無賴手段強行扣壓中國已經購買使用后送回以色列維修的獵鷹式偵察機。美國對所有反中國政府勢力提供庇護和支持,從民運到臺獨、藏獨、疆獨直到法輪功,甚至連東突這樣的恐怖組織也不例外。在經貿方面,美國有關當局多次對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公司或其股權的正常市場行為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橫加阻撓,把中國當作敵國對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如果膽敢用美國對待中國的方式對待美國,哪怕只干其中一件,美國必將把它看作戰爭行為而加以反擊。然而中國卻不。正相反,近年來不少中國要員還跟著美國高官一起高唱“中美關系歷史最佳”的贊歌,非但毫無憤懣之情,反倒顯露滿足之意。”
“是的,中國對美軟弱可以用中國不具備“實力地位”來解釋。然而看看近三十年來中國漁船在中國南海海域作業時不斷遭到鄰國海軍的騷擾、炮擊,漁民經常遭受殺害或拘押的事實,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里的法則不是國際關系中常見的大欺小,強凌弱,而是恰恰相反。這一反常現象發人深省,促使人們去發掘實力表象下還有什么更深層次的因素在幫助形成中國的外部行為。”
(《中國究竟值不值得美國焦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