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的宗教
――中國當代社會現實質詢
李文斌
中國的一些政界人物和所謂理論家為紛亂的中國造了一個萬能的佛咒式的新詞——社會轉型期。這個詞也如同一個大筐,既裝進了成功,也裝進了失敗;既裝進了光明,也裝進了黑暗;既裝進了希望,也裝進了失望;既裝進了歡樂,也裝進了憂慮……。也只有這個詞,才使各色人等既有話要說又無話可說;既有牢騷要發,又不知牢騷如何發,向誰發,發了有何用。一句話,社會轉型期嘛,什么事都可能發生,發生什么事都不奇怪,您就稍安勿躁,隨波逐流吧。于是,在這個社會轉型期里,偌大中國象一個麻花被順時針、逆時針地扭來扭去。這個麻花又香又脆。說它香,是中國是真的富了、強了、令世人刮目相看了;說它脆,是它易碎,內部積累了很大的應力,稍不留神,就會斷裂。社會矛盾既多又復雜,很難消解。
這些年來,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蓬蓬勃勃地興起著興建寺廟、道觀、圣人祠堂的風潮。其數量,其規模,其氣勢,其輝煌,歷史上無與倫比。令山川河流之間多了許多金碧輝煌的宗教巨剎。與此同時,佛教道教廣招信徒,擴大信眾,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共產黨員都光榮地為國穿上了袈裟;磬魚叮咚,晨鐘暮鼓,香火繚繞,盛況空前。中國有13億人口的“消費者基數”,所以進香送錢者不乏其人。一時間這些以“清凈”、“清貧”、“無欲”、“苦行”為標榜的佛門圣地成了“先富起來”的一族。這些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共產黨員進了大廟,就徹底地占領了宗教舞臺,堂而皇之且大刀闊斧地“奔小康”;搞經營,搞表演,搞出國,搞各種各樣的賺錢玩意兒。以至全國各地的大街上到處可看到身著袈裟的假和尚向路人騙錢。這些佛門弟子確實叛逆了他們的教義變成了“有產階級”;開摩托車者有之,開小汽車者有之,出入豪華酒店者有之,甚至炮扭找小姐者有之。
最近又傳出消息,香港的鳳凰衛視作了強勢報道和評論。說的是佛門盟主少林寺拒絕參加2008年奧運會的中國武術比賽。理由是奧運是競技而少林寺搞的是文化。聽起來還挺冠冕堂皇,但他們忘了身為中國公民,在事關民族大義的關頭卻棄國而去!他們也忘了甚至不懂得奧運會不只是競技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文化!想當初,少林寺十八棍僧救秦王,這是“為國、忠君”,后來唐王李世民加封少林寺,使之美名遠揚,千古流芳。而現在,天平盛世,升平景象,少林寺得國家之益大發大展,卻在國家的召喚面前縮頭縮腦,說白了,他們是利令智昏,白披著一件騙人的袈裟,連大與小忠與奸都分不清了。他們之所以會這樣、敢這樣,都是這個社會轉型期思想混亂鬧的,慣出來的。這再次證明他們所信奉的佛在錢面前是那樣不堪一擊。也證明這些披著袈裟的偽和尚是如此虛偽,他們靠虛偽從天真的信徒那里得到錢、名、利,然后再背離人民群眾的心愿作與國家民族利益相悖的事。《西游記》的故事里,有一個國王要驅逐和殺和尚的國家,可見,從古至今,人們都沒有真的把宗教當回事。孫悟空雖然是保唐僧取經,但從來也沒真的信過佛。歷史來到了中國當代,宗教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了。
先從理論上講,中國共產黨及其信仰,從來是把宗教定位為“精神鴉片”的。至今并未在任何場合申明更改。一度宗教曾遭滅頂之災,拆廟趕和尚席卷全國。改革開放后,為了表示國家的寬松、開明,宣布人民有信教的自由,由打擊、限制改成容忍、允許,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政治櫥窗。及至后來,旅游大發展,“宗教搭臺,經濟唱戲”成了各級政府的一大發明,建廟添景,招徠游客成了他們的搖錢樹。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時間,中國的佛(釋迦牟尼)、道(老子)、儒(孔子)的祖師爺都為寺廟賺錢而打工了,粉墨登場的泥彩佛象才不管你人間屁事,由你們隨便折騰吧。本來佛教的宗旨是“找出人類痛苦之源并設法解決之”,即所謂”徹悟“。而現在呢,早已被當了“總經理”、“董事長”的主持、長老丟在了一邊,他們滿腦子的生意經、賺錢經,念念有詞,爐火純青。
于是,中國就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寺廟都香火茂盛,但拜佛的和念佛的都各懷鬼胎,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錢。拜佛的,尤其是已經“發財”的大小老板,想的是如何發更多的財,如何不要破產,不要被人搶走……。他們非但拜佛,有時還會慷慨解囊,捐錢修廟。其實心里很明白——期望“吃小虧占大便宜”,或者平衡自己不光彩的致富手段帶來的心理內疚。那么念佛的呢,設法裝得神乎其神,煞有介事,讓你信以為真,多出錢,他們好發財。這是一個全社會、全體公民對宗教的褻瀆,也是宗教對全社會、全體人民的玩笑。是當代中國的社會鬧劇,是社會轉型期的一臺“西洋景”。中東人為信教可以作人肉炸彈,表達了他們的虔誠,甚至是愚蠢的虔誠。我們中國人呢,國情使得他們可以輕松地“信”佛并輕松地玩佛,不必擔心會死,也不必擔心說假話會收到佛的懲罰,上演著自欺和欺人,可悲又可憐。所以,我說,在當代中國,宗教被世俗徹底打垮了,而且宗教也自己打垮了自己。
宗教界如此,教育界、衛生界不也一樣嗎?以后會怎樣呢,麻花接著扭唄。
難道不是這樣嗎?
2007年10月1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