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武鉉的縱身一跳證明了一段話的震爍古今
一位出身底層的前總統,通過自身刻苦奮斗,終于成長為帶領一國民眾打破僵局,拋卻對峙,尋求合作,以屹立于歷史坐標的勇氣,伸出了穿越仇恨陰霾的、跨越時空羈絆的放眼未來的寬厚的大手,南北韓人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在卸任后,他卻經不起外界追加于“自我認知光環”外的陰影,毅然走向了“以死明志”的“令人扼腕”“令人慨嘆”的人生之路大結局,出人意料,卻又讓人肅然起敬。
親信被指受賄,而自己又一直標榜“清廉、正直”,以民眾的認同引為榮耀,可是,如同指責者所言:知道他們拿了錢,受了賄賂,當視為同犯;不知道,則需背負失察之責,約束不力之咎。可以推斷到,盧武鉉為了維護心目中的“理想中的自我”,國民心中的“圣潔形象”,決絕地自裁,不由得讓我聯想起了阿扁,雖然活著,處處自稱“臺灣之子”,身陷囹圄后一哭二鬧三上吊,高調宣布絕食后卻被人發現偷吃食物,說他是中國人,我們情何以堪?
盧武鉉的手下親信也是風里來雨里去地隨同盧武鉉征戰南北的戰友,為他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宏愿鞍前馬后,盡職盡責,不辭辛勞,出力出汗出謀劃策,最重要的是他本人刻苦修身,尊禮重節,溫情齊家,厚積薄發,抓住歷史青睞他的機遇,一舉登上了人生的輝煌頂峰,取得了“進京趕考”的通行證,但我們看到,此時,對于他的親信戰友來說:“勝利了,可以喘口氣了”、“需要休息享受一下了”、“得犒勞一下出征的戰馬”了,可這時,盧總統心中卻想的是“治國”(提升經濟水平,消除不公,倡導公平公正的國內文明),“平天下”(積極化解南北對立,警示日本未死的禽獸劣性,為維護地區和平出力造勢)。對后院疏于鞭策管理,遺留下來這些許的后患,這把卸任后的“反腐之火”終至燒掉了這位“平民英雄”“韓國之子”的肉身。
眾所周知,他面對邪惡,面對強勢集團,面對對手時候是那樣的慷慨激昂,游刃有余,但他卻被“一起打江山的戰友”絆倒了,再也起不來了。因為他的“憨厚的仁愛”“不忍傷害到別人”,以巨大的、“匪夷所思”的“責任感”,挺起了自己金子般的臂膀,去承擔了所有的罪與罰,撇下了他的妻兒,拋下了支持和反對他的民眾,撂下了牽掛于心的南北冰釋前嫌的統一大業,縱身一跳,完成了自我的最后詮釋。從此,生死兩相別,陰陽兩相隔。
我覺得他不是一個為自己而活著的人。他沒有管好他的“同黨同志”。他的死是個悲劇。
但是,他的悲劇卻不能不讓人脫帽致敬。
“勝利了以后,該怎么辦?”
這是一個老得不能再老的話題,但是,有一位中國人,他那洞穿古今的犀利的目光,洞察中外見微知著的偉大無比的思想早已給出了警告“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的面前是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
在這場韓國版的人與人性的貪欲之戰中,盧武鉉的縱身一跳,給這一事件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但它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將與日俱增。在中國,不也正在上演著人性的貪欲以及人們與之進行的“持久戰斗”嗎?
盧武鉉的縱身一躍,證明了這個韓國人深入骨髓的一種精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點在日本人不顧眾鄰居的反對,一意孤行參拜靖國神社后,韓國人的反應可看出一二。有一群“韓國純爺們”,頭束白帶,手提小鍘刀,來到日本駐韓國使館外,一字排開,放好鍘刀,有一人宣讀完譴責宣言后,一聲令下,第一排人的小拇指齊刷刷全被鍘下,緊接著第二排人續上前去,以此“血行”,告訴日本人些什么。顯示出一些韓國人的精神力量確實是叫人震撼的。(很久以前的新聞聯播的畫面,深深刻在我腦海了)
一個有脊梁的民族,是打不垮的,即使被打倒一百次,終將有第一百零一次的站立,對決。
一個有著強大精神力量的國家是任何別國所不敢小覷的,惹惱了他,絕沒有好果子吃!
我的精神圖騰在哪里呢?在那段字字珠璣的話語里,我找到了答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