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碌
一個多世紀以前,一位執著的德國人—馬克思先生,傾其畢生精力,面壁數十載,創立了氣勢恢弘的關于人類解放的共產主義學說。其后的100多年,世界風云激蕩,各種力量、各種主義進行了激烈的較量,人類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動蕩,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和大發展。這100多年間人類所經受的苦難及所獲得的成就,都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數千年。
人類歷史至此似乎峰回路轉,翻然醒悟,跳出了數千年一貫的“皇帝輪流,山川依舊”的老套,以日新月異的腳步大步向前。并且呈現出一種加速度的趨勢。時至今日,我們已經親眼目睹了前人所無法想像的物質的極大豐富,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同時也在消費力的極大差別面前惶然不知所以。
馬克思的學說在經過超越國界的廣泛流傳之后,其核心部分“共產主義”卻已被悄悄淡忘。馬克思所描繪的“無國家,無貨幣,人人平等而富足”的共產主義社會,盡管十分美好,但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更象是“鏡中月,水中花”,在現實中難有容身之地。
畢竟人類社會越發展,就越需要高度協調的組織-國家,就越需要精確的交換計量單位-貨幣,沒有這兩樣,人類社會將是一團亂麻,何來文明富裕?由此我們是否可以推論,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是建立在根據失誤上的一種空想?
如果我們的思維到此為止,我們難免辜負了前人的一番苦心。沒有國家和貨幣的共產主義,固然可能只是空中樓閣。但是有國家有貨幣的共產主義,現實中卻并非不可能。因為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其本義無非就是共同富裕。只要能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手段和途徑(有沒有國家和貨幣)是無所謂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實中通過國家的努力,完全有可能在有國家有貨幣的條件下,使一國之內全體民眾達到共同富裕。
為了與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有所區別,我們不妨稱之為國家共產主義。國家共產主義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共同富裕為目標,以國家資金為保證,以社會文明為中堅,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力圖在一國之內達到“高度文明,共同富裕”。
這就是我的夢想,構造一個有真實意義的人間天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青木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