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南京,又來烏有看了<南京>專題的一些文章和評論。實在讓人不能忍耐下去。
有些人看了感覺說,中國人都是該殺的!!!???
要真有這種想法,這真是悲哀,教育的悲哀,文化的悲哀,社會的悲哀。
如果是魯迅看了,他想到的是改造國人的思想。
如果是毛澤東看了,他則是把魯迅的思想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行動。
如果是千千萬萬的革命志士看了,換來的是轟轟烈烈的救亡運動。
有些人看了,難道就是去痛罵那導演不該拍出一部讓國人自慚形穢的片子出來而已????
難道就是把那導演封殺,然后繼續光著腚撅在被窩里做著激情四射的春秋大夢????
所謂的“革命”,難道只是交際舞會上一句時髦的詞匯而已???
我們和他們,一樣都是中國人。即便裝作沒看到,他們同樣存在。同樣是中國人。
因為冷漠,不反抗,所以他們就該死???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么你跟他們也沒有甚么不同。區別僅僅是對自己生與死之間的冷漠,和我死與他死之間的冷漠。前者反而更高尚一些。
人為什么會那樣的冷漠???人與人之間為什么會那樣的冷漠???
不能理解??無法理解??活該??
這就是“盛世”中人,對國難當中茍活的“賤民”的評價??
你應該如何如何,否則死了活該!
(我仿佛聽到了數十年來無數類似的話從某些自稱是中國人的人口中說出)
呵!看客們是多么意氣風發!多么趾高氣昂!多么聰明!真是天才!!!
50步VS數百步,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優越感。就如同劇中那翻譯官一樣。
哈!哈!哈!
看那電影,。初看想笑,再看想哭,現在則是一肚子悲憤莫名。
我看到的不是南京,而是一群活生生在我們周圍的人,包括我自己。
毛澤東曾感謝日本人,因為這個反面教材,使共產黨有機會把國人擰在一起抱成團。建國30年戰無敗績,無國不服。
魯迅也因為看到國人被日本人屠殺時的冷漠,才棄醫從文。以一支筆醫國人之心。
而如今區區一部記錄70余年前舊事的電影,卻讓某些人變得更加冷漠。
一方面對殉難者以活該二字蔽之,一方面又以亡人的名義去仇日。真是諷刺!!
這究竟是“愛國”?還是發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